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1.2.1 概念界定
1.2.2 国内奥运档案价值的研究现状
1.2.3 国外奥运档案价值的研究现状
1.2.4 研究评价与展望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实践调查法
1.4.3 政策文本分析法
1.4.4 内容分析法
1.4.5 交叉研究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研究创新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建构的理论基础
2.1 价值论:主客体在社会实践中的统一
2.1.1 价值论的理论内涵
2.1.2 价值论对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建构的指导意义
2.2 建构论:北京奥运档案事实推出遗产价值的互动过程
2.2.1 建构论的理论内涵
2.2.2 建构论对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建构的指导意义
2.3 奥运遗产理论:赋予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
2.3.1 奥运遗产的理论内涵
2.3.2 奥运遗产理论对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建构的指导意义
2.4 档案价值论:档案价值形态可演变的学理基础
2.4.1 档案价值论的理论内涵
2.4.2 档案价值论对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建构的指导意义
2.5 文化生态学: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实现的路径指引
2.5.1 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内涵
2.5.2 文化生态学对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实现的指导意义
2.6 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建构的理论基础框架
第3章 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诠释
3.1 价值含义:档案对北京“双奥”的资源性与媒介性作用
3.1.1 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的含义认知
3.1.2 北京奥运档案资源性与媒介性价值之间的关系
3.2 价值特点: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的主体性与客体性
3.2.1 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的主体性
3.2.2 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的客体性
3。3价值表现: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的衍生形态
3.3.1 资源性的衍生形态
3.3.2 媒介性的衍生形态
第4章 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整合与记忆构建
4.1 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的时间整合
4.1.1 北京奥运档案的遗产价值层级
4.1.2 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多层级整合的重要性
4.2 记忆构建下的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整合
4.2.1 确立“双奥记忆留存”+“全民共建共享”双重目标
4.2.2 搭建“联动共享型”北京奥运档案资源体系
4.3 构建北京“双奥”“记忆之场”
4.3.1 档案记忆观与记忆之场
4.3.2 北京“双奥”“记忆之场”的内容生产
4.3.3 北京“双奥”“记忆之场”的作用过程与效果提升
第5章 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辐射与跨界融合、
5.1 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的空间辐射
5.1.1 源于北京奥运档案资源的空间分布广泛
5.1.2 源于“使用价值辐射”
5.2 跨界融合下的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辐射
5.2.1 跨界融合下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的辐射领域
5.2.2 跨界融合下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的辐射行为
5.2.3 跨界融合下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的辐射方式
5.2.4 跨界融合下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辐射的拓扑网络结构
5.3 构建“+北京奥运档案+”的融合模式
5.3.1 内向传承:以档案为载体传承遗产
5.3.2 外向联结:以档案为维系彼此交织
第6章 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传播与话语转换
6.1 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的互动传播
6.1.1 对内传播定位:从理解民众到民众理解
6.1.2 对外传播定位:从“我”到“我们”
6.2 话语转换下的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传播
6.2.1 话语转换下北京奥运档案的遗产价值传播方式
6.2.2 话语转换下北京奥运档案的遗产价值传播效果
6.3 构建“事实-价值”的传播途径
6.3.1 内外事实话语的汇聚
6.3.2 北京奥运档案的遗产价值话语呈现
6.3.3 融合话语下事实与价值的融通
第7章 研究结论、启示与未来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启示
7.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