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第一章 中国文艺复兴的渊源与基础——重塑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
第一节 “中国文艺复兴”“民族复兴”等文化思潮的影响
第二节 冯友兰“贞元六书”的影响
第三节 宗白华美学思想及其主编《学灯》的影响
第四节 德国古典文化精神的吸收与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文艺复兴的起点与方法——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
第一节 重评“五四”:“启蒙”而并非“文艺复兴”
第二节 再评“五四”:“启蒙”而孕育着“文艺复兴”
第三节 吸收与创造:有关“五四”的另一种思考
第四节 文化建设的方法:中西体用之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剖析与复兴——审视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
第一节 原始的儒家文化:“人生的”与“审美的”
第二节 屈原:倾向于“道家”还是“儒家文化”
第三节 司马迁: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的成功融合
第四节 李白:一个忠实的道教徒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西教育的碰撞与新生——探索教育的复兴与新生
第一节 “审美教育”:铸造新个人、新社会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大学教育”:“中国文艺复兴”的具体实践途径
第三节 “寓通于专”: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近代教育的结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西文化的交锋与开创——重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第一节 “玄学派”的评价与“儒学”倾向
第二节 “科学派”的阐释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评价
第三节 “科学”的新理解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李长之“中国文艺复兴”思想的学术地位与贡献
第一节 《迎中国的文艺复兴》在民国学界的学术反响
第二节 李长之“中国文艺复兴”思想的独特贡献与局限
第三节 李长之“中国文艺复兴”思想的当代启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