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望诊的基本原理与意义
一、望诊的基本原理
二、望诊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望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望诊的方法
二、望诊的准备
三、望诊的注意事项
四、各脏腑望诊重点
第二章 全身望诊
第一节 望神
一、望神的原理及意义
二、望神的内容
第二节 望色
一、常色
二、病色
三、五色主病
第三节 望形
一、望形的原理及意义
二、望形的内容
第四节 望态
一、望态的原理及意义
二、望态的内容
第三章 望舌
第一节 望舌质
一、舌的形态结构
二、舌诊的原理与意义
三、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四、舌神
五、舌色
六、舌形
七、舌态
八、舌下络脉
第二节 望舌苔
一、苔质
二、苔色
三、舌象的综合分析
四、临床舌象分析
第四章 局部望诊
第一节 望头面
一、望头
二、望发
三、望面
第二节 望五官
一、望目
二、望耳
三、望鼻
四、望口唇
五、望齿与龈
六、望咽喉
第三节 望颈项
一、外形变化
二、动态变化
第四节 望躯体
一、望胸胁
二、望腹部
三、望腰背部
第五节 望四肢
一、望外形
二、望动态
第六节 望二阴
一、望前阴
二、望后阴
第七节 望乳房
一、生理方面
二、病理方面
第八节 望皮肤
一、色泽异常
二、形态异常
三、皮肤病症
第五章 望排出物
第一节 望痰涕
一、望痰
二、望涕
第二节 望涎唾
第三节 望呕吐物
第四节 望二便
一、望大便
二、望小便
第六章 望小儿指纹
第一节 望小儿指纹的原理与意义
第二节 望小儿指纹的方法
一、诊察方法
二、适用年龄
三、三关定位
四、诊察要点
第三节 正常小儿指纹
一、正常小儿指纹特点
二、影响小儿指纹的因素
第四节 病理小儿指纹
一、三关测轻重
二、浮沉分表里
三、红紫辨寒热
四、淡滞定虚实
第七章 微观望诊
第一节 望胃镜像
一、肝胃不和证
二、脾胃湿热证
三、脾胃虚弱证
四、胃阴不足证
五、胃络瘀血证
第二节 望结肠镜像
一、大肠湿热证
二、热毒炽盛证
三、脾虚湿蕴证
四、寒热错杂证
五、肝郁脾虚证
六、肾阳亏虚证
第三节 望冠状动脉造影
一、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
二、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三、冠状动脉钙化的中医认识
第八章 脏腑病证望诊
第一节 心系病证望诊
一、心血虚证
二、心阴虚证
三、心气虚证
四、心阳虚证
五、心火亢盛证
六、心脉痹阻证
七、痰蒙心神证
八、痰火扰神证
九、瘀阻脑络证
第二节 肺系病证望诊
一、肺气虚证
二、风寒犯肺证
三、风热犯肺证
四、痰热壅肺证
五、燥邪犯肺证
第三节 脾胃病证望诊
一、脾气虚证
二、脾不统血证
三、脾阳虚证
四、湿热蕴脾证
五、寒湿困脾证
六、胃热炽盛证
第四节 肝胆病证望诊
一、肝血虚证
二、肝阴虚证
三、肝郁气滞证
四、肝风内动证
五、肝胆湿热证
第五节 肾系病证望诊
一、肾阳虚证
二、肾虚水泛证
三、肾阴不足证
四、肾气不固证
第六节 脏腑兼证望诊
一、心肾不交证
二、心肾阳虚证
三、心脾两虚证
四、肺肾阴虚证
五、肝火犯肺证
六、肝郁脾虚证
七、肝肾阴虚证
八、脾肾阳虚证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