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楚国货币的起源与演变
第一节 以龟、贝为特征的自然物货币
第二节 以贝形为主的贱金属货币的产生
第三节 以龟形为主的贵金属货币的出现
第四节 楚国特色货币体系的形成
第二章 金币的币形
第一节 完整的金币出土情况
第二节 金版
第三节 金饼
第四节 金币形状的主要特征:取象于龟
第三章 金币的币文
第一节 金币上的印记、印文与币名
第二节 金币的铸造地
第三节 金币的刻文
第四章 金币的流通地域
第一节 从金币及其衡器的出土地点看流通地域
第二节 有关金币流通地域的四个问题
第三节 对政治法律与思想观念的影响
第五章 金币的性质
第一节 金币的使用方法:称量货币
第二节 四个不统一:尚非铸币
第三节 五项职能齐全:真正的货币
第四节 金币的使用者与使用领域
第五节 关于几个问题的商榷
第六节 结论:实物铸币
第六章 银币
第一节 有关楚国银币的记录与出土文物
第二节 银币的形状
第三节 银币的流通时间
第四节 银币的性质
第七章 有文铜贝
第一节 有文铜贝的形状与名称
第二节 楚国铜贝上的文字
第三节 蚁鼻钱的性质
第八章 特种铜币
第一节 版形铜币:“视金”币
第二节 钱(铲)形铜币:“当祈”币
第九章 金属货币的币材与国家对币材、铸币权的控制
第一节 金属币材的种类与构成
第二节 金属币材的产地
第三节 金属币材与冶金技术
第四节 国家对金属币材的控制
第五节 楚国争夺币材之地与疆域的扩张
第六节 金属货币铸造权的统一与铸造地的分散
第十章 布币
第一节 布币的实体原本是布匹
第二节 布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货币之一
第三节 布匹起货币作用的原因
第四节 布币的特点
第十一章 楚国货币文化的特色
第一节 货币文化的内涵
第二节 币材:色彩斑斓,质地上乘
第三节 币形:取象龟贝,携带方便
第四节 币文:字为鸟篆,制成阴文
第五节 币值:最大的与最小的相结合
第六节 货币的使用方法:称量与计数并存
第七节 货币的管理
第八节 楚国货币文化与中原货币文化
第十二章 楚国货币的历史作用
第一节 引起社会变革的酵母
第二节 国力增强的重大因素
第十三章 楚国货币的消亡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黄金热的衰退
第一节 楚国货币的消亡
第二节 黄金热的兴起与衰退
附录
1949年之后出土楚国金币统计表
参考论著目录
后记
增订版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