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百年中国电影文学史(精)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2609237
  • 作      者:
    作者:周斌|责编:徐小芳//李雪菲
  • 出 版 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百年中国电影文学发展史》全面梳理和论析了中国电影文学的转折变迁与辉煌成就。周斌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既从宏观上对每一历史时期电影文学的创作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与社会变革和电影运动、电影思潮、电影产业等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又选择了每一历史时期一些有代表性的电影剧作家和优秀的电影文学作品进行了具体评论:既以故事片剧作为主,也包括优秀的纪录片、美术片、戏曲片乃至科教片剧作。 本书评介了近百年来中国的若干电影文学著名理论家、评论家及其著作、成就。该书还论述了近百年来中国电影文学创作的发展变革与外国电影发展变化的渊源关系,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从文化传承和学习借鉴的角度,观照了近百年来中国电影文学的结构组成和艺术元素。较为可信地总结了近百年来中国电影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值得引人警觉的经验教训,对新时代的中国电影文学创作作出了令人欣喜的展望。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电影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二、20世纪中国电影文学的变革发展历程
三、电影文学在20世纪中国电影史和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
第一章 在蹒跚起步中孕育发展(1896-1931)
第一节 中国电影的蹒跚起步
一、电影传入中国和外国电影商在中国的拍片活动
二、中国民族电影的诞生和电影剧作观念的萌生
三、商务印书馆的电影制片活动及对电影脚本的征集
四、第一批长故事片的问世及其电影剧作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20年代电影产业的畸形繁荣和创作力量的薄弱
一、电影被视为有利可图的投资事业
二、电影创作力量十分薄弱
第三节 电影本事、电影小说和电影故事的诞生
一、最早的一批电影刊物相继问世
二、早期电影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主要特点
第四节 第一部完整的无声片电影剧本《申屠氏》
一、《申屠氏》的创作缘起
二、《申屠氏》的内容、特点和价值
第五节 “旧派”创作者与“新派”创作者的电影剧作
一、“旧派”电影创作者及其剧作的主要特点
二、“新派”电影创作者及其剧作的主要特点
第六节 有成就的剧作家和有影响的作品
一、郑正秋的电影剧作
二、侯曜的电影剧作和《影戏剧本作法》
三、杨小仲的《阎瑞生》和朱瘦菊的《采茶女》
四、濮舜卿的《爱神的玩偶》和包天笑的《空谷兰》
第二章 左翼进步电影文学传统的形成(1931-1937)
第一节 电影创作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民族矛盾激化,审美要求变化
二、调整制片方针,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左翼文艺运动的冲击和影响
第二节 新文艺工作者开始占领电影阵地
一、夏衍、阿英和郑伯奇进入明星影片公司
二、中共电影小组成立后的主要工作及电影界的变化
第三节 左翼电影剧作的主要特点
一、鲜明地体现了以反帝反封建为主导精神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二、凸显思想意识,充满理性色彩
三、注重无情的暴露和深刻的剖析
四、开始形成中国电影的民族风格
第四节 有成就的剧作家和有影响的作品
一、洪深的电影剧作和电影编剧理论
二、田汉的电影剧作
三、欧阳予倩的电影剧作
四、夏衍的电影剧作
五、孙瑜的电影剧作
六、阿英的《丰年》和郑伯奇的《到西北去》
七、吴永刚的《神女》和孙师毅的《新女性》
八、沈西苓的《十字街头》和袁牧之的《马路天使》
……
第三章 进步电影文学传统的延续与拓展(1937-1945)
第四章 走向成熟的电影文学创作(1945-1949)
第五章 新中国电影的新变化和新特点(1949-1959)
第六章 在积累经验中再攀高峰(1959-1966)
第七章 风雨中的电影剧作(1966-1976)
第八章 复苏、转折后的新开拓(1976-1990)
第九章 面向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1990-2000)
第十章 电影文学发展的中外文化渊源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