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向内潜转:梅尧臣诗歌的心理动因与人格特征
第一节 进退之间:梅尧臣的仕宦心态与文学书写
第二节 梅尧臣“穷而后工”的心理机制
第三节 失乐园:梅尧臣诗歌中的他者凝视与自我建构
第二章 举世交游:梅尧臣诗歌中的角色转换与文学交际
第一节 梅尧臣诗歌中的角色转换与自我呈现
第二节 文人群体交游唱和与梅尧臣诗风变化
第三节 僧人群体交游与梅尧臣诗歌创作
第四节 梅范交恶:一桩千年公案的重新释读
第三章 题材开拓:梅尧臣诗歌的文人化与日常化
第一节 梅尧臣题画诗的书写内容与艺术新变
第二节 梅尧臣金石文玩诗的文人意趣与情感寄寓
第三节 梅尧臣饮食诗的书写内容与情感记忆
第四节 梅尧臣动物诗的风雅复归与艺术开拓
第四章 何以开山:梅尧臣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梅尧臣诗歌的叙事性色彩
第二节 玄言诗的蜕变:宋代哲理诗的艺术实验
第三节 典故使用与风格形塑:梅尧臣的“以学为诗”及其文学史意义
第四节 老境美:梅尧臣诗歌的美学风格
第五章 判分唐宋:梅尧臣诗歌的传播历程与文学定位
第一节 谁为知音:梅尧臣的诗名沉浮及其现象考察
第二节 宛陵诗的再发现:同光体诗人的阅读体验与梅诗阐扬
第三节 梅尧臣诗歌的选本批评——以《瀛奎律髓》《宋诗钞》《宋诗精华录》为考察中心
附录一 《宛陵集》版本考
附录二 国图藏《宛陵集》夜吟楼本批注考论
附录三 《宛陵集》序跋补辑
附录四 《宛陵集》未刊题跋辑释
附录五 《书窜》诗辨伪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