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幸福的内涵要义
1.2.2 幸福河的内涵要义
1.2.3 幸福河评价研究进展
1.2.4 全国幸福河湖建设工作进展
1.2.5 现状评价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幸福河基础理论体系研究
2.1 河流系统理论
2.1.1 河流系统的特点及功能
2.1.2 河流生态学原理
2.1.3 河流景观学原理
2.1.4 河流价值理论
2.1.5 河流生命理论
2.1.6 河流伦理学理论
2.2 人类幸福的社会学理论
2.2.1 现代幸福感研究
2.2.2 马克思幸福论
2.2.3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2.2.4 可持续发展准则
2.3 幸福河理论体系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幸福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3.2.1 目标层
3.2.2 准则层
3.2.3 需求层
3.2.4 指标层
3.3 评价指标的筛选
3.3.1 河流系统健康准则
3.3.2 基本需求满足准则
3.3.3 心理体验快乐准则
3.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4.1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3.4.2 权重敏感度分析
3.5 评价方法的确定
3.5.1 单指标量化
3.5.2 多指标综合
3.5.3 多准则集成
3.6 评价标准的确定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区概况
4.1 自然概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地形地貌
4.1.3 河流水系
4.2 社会经济概况
4.3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
4.3.1 水资源量
4.3.2 水资源开发利用
4.3.3 汾河流域供水体系
第5章 山西省汾河流域河流幸福指标评估分析
5.1 河流健康需求层指标评估
5.1.1 生态流量保障程度(D1)
5.1.2 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D2)
5.1.3 水域空间保有率(D3)
5.1.4 河流水质指数(D4)
5.1.5 河流纵向连通性指数(D5)
5.2 经济保障需求层指标评估
5.2.1 “一般均衡模型理论
5.2.2 山西省一般均衡模型构建
5.2.3 经济保障指数各指标计算结果
5.3 社会安全需求层指标评估
5.3.1 防洪标准达标率(D11)
5.3.2 洪涝灾害经济损失率(D12)
5.3.3 洪涝灾害人口受灾率(D13)
5.3.4 灾后恢复重建能力(D14)
5.4 休闲活动与情感认同需求层指标评估
5.4.1 调查问卷量表设计理论依据
5.4.2 调查问卷量表统计检验
5.4.3 调查问卷量表分析
5.4.4 调查问卷内容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山西省汾河流域河流幸福指数综合评价
6.1 需求层次指数评价
6.1.1 河流健康指数评价
6.1.2 经济保障指数评价
6.1.3 社会安全指数评价
6.1.4 休闲活动指数评价
6.1.5 情感认同指数评价
6.2 幸福指数综合评价
6.3 评价结果的对比
6.3.1 评价指标体系对比
6.3.2 评价指标结果对比
6.4 幸福度提升潜力分析与政策建议
6.4.1 提升潜力分析
6.4.2 政策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