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硅藻(基础与应用)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13303806
  • 作      者:
    编者:(以)约瑟夫·塞克巴奇//(美)理查德·戈登|责编:王威|译者:张育新//高立洪//谢更新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汇聚了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等多个国家的学者对硅藻研究的介绍,包括对一些业余的硅藻爱好者的描述,硅藻的形态和视觉之美,中国学术领域对硅藻的研究现状,从细胞形态介绍到光子生物学在硅藻领域的应用,以及硅藻在法医学、生物医学、能源及农业等方面的应用。本书可作为硅藻知识的科学普及读物,也可作为硅藻领域科研工作者和对硅藻感兴趣人员的参考书。
展开
目录
第1章 纪念Frithjof A.S.Sterrenburg:硅藻业余爱好者的重要性
1.1 简介
1.2 背景和兴趣
1.3 硅藻业余爱好者的性格
1.4 硅藻业余爱好者和收藏的重要性
1.5 硅藻业余爱好者是贸易的专家
1.6 硅藻业余爱好者作为同行评审
1.7 结束语
第2章 纪念一位朋友——Alex Volker Altenbach
第3章 硅藻之美
3.1 硅藻观察的早期历史
3.2 活硅藻
3.3 形状和结构
3.4 不同尺度下的硅藻之美
3.5 形态发生过程中的瓣膜
3.6 Jamin-Lebedeff干涉对比显微镜
3.7 结论
第4章 中国硅藻研究现状
4.1 用于能量转换和储存的硅藻
4.1.1 简介
4.1.2 硅藻二氧化硅:结构、性能及其优化
4.1.3 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硅藻
4.1.4 用于储能的硅藻:超级电容器
4.1.5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硅藻
4.1.6 用于储氢的硅藻
4.1.7 用于热能储存的硅藻
4.2 水处理用硅藻
4.2.1 制备硅藻土基吸附复合材料的载体
4.2.2 制备多孔碳材料的催化剂和模板
4.2.3 表面和多孔结构的改性
4.2.4 制备硅藻土基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载体
4.3 基于硅藻壳结构的复合凹坑摩擦学性能研究
第5章 硅藻瓣膜形态发生的细胞机制
5.1 简介
5.2 瓣膜对称性
5.3 瓣膜硅化顺序
5.4 SDV中的二氧化硅
5.5 宏观形态发生控制
5.6 形态发生的细胞骨架控制
5.7 囊泡在形态发生中的作用
5.8 瓣膜胞吐作用和SDV起源
5.9 结论
第6章 聚焦离子束技术在硅藻超微结构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
6.1 简介
6.2 材料与方法
6.3 结果
6.3.1 复杂条纹超微结构
6.4 讨论
6.4.1 培养标本与野生标本
6.5 结论
第7章 光与硅藻:光子学和光生物学综述
7.1 简介
7.2 硅藻壳独特的多尺度结构
7.3 硅藻壳的光学性质
7.3.1 作为光子晶体壁盒的壳
7.3.2 光聚焦现象
7.3.3 光致发光特性
7.3.4 硅藻壳在硅藻光生物学中的可能作用
7.4 硅藻光生物学
7.4.1 水下光场
7.4.2 细胞周期光调节
7.4.3 羽纹纲中的趋光现象
7.4.4 叶绿体迁移(核营养不良)
7.4.5 蓝光及其对细胞微管的影响
7.4.6 高光强度下的光调节策略
7.4.7 紫外线辐射照射下的光调节策略
7.4.8 硅藻和弱光
7.4.9 硅藻和无光
7.4.10 光导管与细胞视觉
7.5 硅藻和光的应用
7.5.1 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7.5.2 基于生物的紫外线过滤器
7.5.3 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7.5.4 基于发光特性的应用
7.5.5 隐形硅藻
7.6 结论
第8章 硅藻的光合作用
8.1 简介
8.2 叶绿体结构反映了内共生的两个步骤
8.3 光合色素
8.3.1 叶绿素
8.3.2 类胡萝卜素
8.4 光合器官的组织
8.5 非光化学猝灭
8.6 碳吸收和固定
8.7 结论
第9章 硅藻中的铁
9.1 简介
9.2 硅藻对铁的获取
9.3 硅藻含铁蛋白质与铁利用的经济性
9.4 铁储存
9.5 结论
第10章 硅藻与其他光合自养生物共生
10.1 简介
10.2 具有固氮球状蓝藻内共生体的硅藻
10.3 具有固氮丝状异细胞蓝藻内共生体的硅藻
10.4 附生、内源性和内生附生硅藻
10.5 鞭毛藻的藻内共生体
第11章 硅藻有性繁殖和生命周期
11.1 简介
11.2 辐射型硅藻
11.2.1 生命周期和繁殖
11.2.2 配子发生和配子结构
11.2.3 产卵
11.3 羽状硅藻的生命周期和繁殖
11.4 生长孢子的发育与结构
11.4.1 初期阶段
11.4.2 外壁
11.5 性生殖诱导
第12章 北极底栖生物的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和超微结构
12.1 简介
12.2 北极的环境背景
12.3 生长随温度的函数
12.4 长期暗培养后的生长情况
12.5 长期暗培养后的细胞生物学性状
12.6 超微结构特征
12.7 结论
第13章 淡水硅藻的生态学——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应用
13.1 简介
13.2 硅藻分布
13.3 硅藻扩散能力
13.4 硅藻生态学中的功能分类
13.5 空间生态学和集合群落
13.6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监测
13.7 结论
第14章 法医学中的硅藻:法医学中硅藻检验的分子方法
14.1 简介
14.2 尸检取证措施
14.3 溺水受害者与死于其他原因的差异
14.4 生物样品中硅藻的鉴定技术
14.4.1 水样的形态学分析
14.4.2 位点特异性硅藻的作用
14.5 案例研究
14.5.1 案例1
14.5.2 案例2
14.5.3 案例3
14.6 利用分子工具鉴定组织和水样中的硅藻
14.7 溺水受害者组织中硅藻DNA的分化
14.8 聚合酶链反应(PCR)
14.9 从一名溺水受害者的生物样本中提取硅藻DNA
14.9.1 生物样本
14.9.2 利用硅胶梯度和酚氯仿法提取DNA从组织中分离浮游生物/硅藻
14.10 硅藻诊断溺水的最佳条形码标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