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序
从书前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风险概念
1.2.2 旱灾风险评估方法
第2章 干旱灾害风险理论基础
2.1 旱灾相关概念界定及形成机制分析
2.1.1 干旱概念及其形成机制
2.1.2 干旱基本特征
2.1.3 干旱表征及度量方法
2.1.4 旱灾概念及其形成机制
2.1.5 旱灾基本特征
2.1.6 旱灾表征及度量方法
2.1.7 旱情概念及相关概念辨析
2.2 旱灾风险理论
2.2.1 旱灾风险概念
2.2.2 旱灾风险分类
2.2.3 旱灾风险形成机制
2.2.4 旱灾风险表达式
第3章 不同承灾对象旱灾风险孕育机理
3.1 农作物对干旱缺水的响应机理
3.1.1 春玉米对干旱缺水的响应机理
3.1.2 水稻对干旱缺水的响应机理
3.2 城市供水系统对干旱的响应机理
3.2.1 城市干旱形成过程
3.2.2 城市水源干旱临界水位和流量研究
3.2.3 城市不同产业损失敏感性及灾变机理
3.3 干旱条件下生态系统旱灾形成机理
3.3.1 干旱对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机制
3.3.2 典型湿地生态系统对来水条件的响应特征
3.3.3 典型天然林草生态系统对水分的响应特征
第4章 农业旱灾风险动态评估技术及应用
4.1 农业旱灾风险动态评估技术框架
4.1.1 总体技术方案
4.1.2 关键技术环节
4.2 东北地区农业旱灾风险动态评估
4.2.1 研究区概况
4.2.2 研究区数据
4.2.3 模型本地化构建
4.2.4 东北地区农业旱灾风险动态评估
4.3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早灾风险动态评估
4.3.1 研究区概况
4.3.2 研究区数据
4.3.3 模型本地化构建
4.3.4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旱灾风险动态评估
第5章 城市因旱缺水风险动态评估技术及应用
5.1 城市因旱缺水风险动态评估技术框架
5.1.1 总体技术方案
5.1.2 关键技术环节
5.2 长株潭城市群因旱缺水风险动态评估
5.2.1 水位指标对于城市干旱评价的适用性研究
5.2.2 城市干旱过程识别
5.2.3 不同产业因旱损失特征
5.2.4 因旱缺水风险动态评估
5.3 楚雄州因旱缺水风险动态评估
5.3.1 城市干旱过程识别
5.3.2 不同产业因旱损失特征
5.3.3 因旱缺水风险动态评估
5.4 大连市因旱缺水风险动态评估
5.4.1 城市干旱过程识别
5.4.2 不同产业因旱损失特征
5.4.3 因旱缺水风险动态评估
第6章 生态因旱缺水风险动态评估技术及应用
6.1 生态因旱缺水风险动态评估技术框架
6.1.1 总体技术方案
6.1.2 关键技术环节
6.2 长江上游地区林草生态系统因旱缺水风险动态评估
6.2.1 林草生态系统生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6.2.2 林草生态系统因旱损失特征
6.2.3 林草生态系统因旱缺水风险动态评估
6.3 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因旱缺水风险动态评估
6.3.1 典型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干旱变化特征
6.3.2 典型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因旱损失特征
6.3.3 典型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因旱缺水风险动态评估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