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抗战胜利后北平地区学生运动行为研究(1945-1949)(精)/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1354452
  • 作      者:
    作者:刘一皋|责编:刘书广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0-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学生运动乃是中国近代史之重要特征,也是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历史发展的惯性冲击力相对较强。本书首次尝试以学生集体行为的视角研究学生运动,强调以学生为研究对象,突出对具体的、实在的行动进行分析。本书讨论了学生运动存在的多种面向,诸如运动主题、对象、口号、要求的变换,理性与非理性现象,暴力的使用及特点,参与者意愿的复杂性,以及运动中的“搭便车”情况等,展现了学生作为中国近代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即使是学生运动发育的成熟阶段,也仍然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
展开
目录
绪言
一、时代、地位及其产生原因
二、既有研究特点及问题
三、目的、范围和材料说明
第一章 新变动下之面向:民主、爱国及自身利益
一、胜利之后的紧张
二、民主精神的传承
三、甄审与反甄审
四、民族主义情绪之宣泄
五、在剧烈震荡中徘徊
第二章 发展的新契机:抗暴运动
一、运动前的校园氛围
二、传播、串联与冲突
三、抗暴示威游行
四、后续发展之涨落
五、贞操观、民族主义及情绪
第三章 成熟之标志:“五二○”运动
一、纪念、请愿、抗争、声援之混声
二、反饥饿、反内战运动高涨
三、平息抑或再起
四、学潮持续之矛盾现象
五、组织、宣传及策略之运用
第四章 风暴潮:在苦闷与焦躁中前进
一、法令与迫害的边界
二、四月风暴的冲击
三、学潮中之历史纪念
四、民族主义魅力的减退
五、校园抗争的运动化
第五章 别样学生运动行为:“七五”事件
一、流亡及其困境应对
二、导火索、抗议对象与行为特点
三、不同目标的声援
四、善后中的分化、痞化及回归校园
五、别样行为特征及学运终结
结语
一、新政权下之发展趋向
二、行为特征之归纳
三、历史惯性及其启示
附录:参考文献要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