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学生网络文化图景与价值观引导研究
0.00     定价 ¥ 10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10269030
  • 作      者:
    作者:栗蕊蕊|责编:赵圣涛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9-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中国互联网走过了30年,互联网文化也走过了30年。在30年的历程中,以95、00、05后大学生为主体的新时代大学生,在我国互联网发展史、互联网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样本意义。他们与中国互联网、互联网文化同龄、同步、同源——他们的生命周期与互联网发展周期完全契合,见证并参与了互联网的每一个浪潮、每一次革命;他们的童年、少年、青年阶段怡逢中国互联网的“童年”“少年”“青年”阶段。时代焰印在大学生的代际特征截面上留痕,那些曾经在互联网中风起云涌的文化样态、类型、事件,都无声地浓缩并镌刻进新时代大学生的生命历程和精神基因之中。 以网络文化为镜,去透视新时代大学生,去深度感受和体验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细节和心理动态,去真实地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情感表达与生活方式背后的意义,去指引和实现美好精神生活。本书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一是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文化的样态、谱系、结构、层序有哪些特征,呈现哪些新现象、新规律和新特点?二是网络文化中蕴涵着怎样的价值取向,不同价值取向之间如何进行碰撞、竞斗、分化和融合,使得大学生价值观变迁成为可能?三是在网络文化主导的生存境遇中,我们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是鼓励、支持抑或规训、抑制,是主动满足、积极引导抑或适度接纳、合理批判,其中的边界、限度、策略有哪些? 互联网历史滚滚向前,互联网文化日益繁盛,从网络文化中提取和淬炼某种关键特质,与更宏阔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层面发生链接,从中把握其实质、辨析其价值、评价其功能、促动其发展,融入网络强国的总体进程,这是新时代开展网络文化研究的深刻要义。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互联网是大学生的“第二人生”
二、网络文化研究概况:域外与本土
三、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文化研究:双重视角
第一章 大学生网络文化30年发展历程(1994-2024)
第一节 中国互联网30年发展脉络
一、中国互联网30年发展主线”
二、中国互联网30年发展特征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文化30年发展阶段
一、20世纪90年代:Web1.0技术驱动与网络文化初现
二、21世纪初:Web2.0技术驱动与网络文化发展
三、21世纪10年代:移动互联技术驱动与网络文化井喷
四、21世纪20年代:智能物联技术驱动与网络文化变革
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文化30年发展规律
一、网络文化场景升维
二、网络文化话语权下沉
三、网络文化生产方式迭代
第二章 时代样态: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文化内容谱系
第一节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文化的典型样态
一、段子、弹幕、表情包与流行语文化
二、动漫、游戏、轻小说与二次元文化
三、虚拟偶像与粉丝文化
四、国潮、国漫、国艺与新国风文化
五、抖音、直播、短剧与视频文化
六、搭子、圈层、晒秀与社交文化
七、佛系、内卷、淡淡与心态文化
第二节 网络文化样态考察:基于媒介可供性视角
一、生产可供性与参与式的文化实践
二、社交可供性与泛在化的数字连接
三、移动可供性与视频化的传播场景
第三节 网络文化样态考察:基于精神心理视角
一、我就是我:自我个性的标记与张扬
二、人以圈分:风格趣味的区隔与破壁
三、流行之名:异质文化的游弋与混糅
第三章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文化的行为表征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文化行为方式
一、网络文化生产
二、网络文化传播
三、网络文化消费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文化行为类型
一、自我认同式的展示性行为
二、集体狂欢式的娱乐性行为
三、公共参与式的自治性行为
四、自我实现式的创造性行为
第四章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文化的情感表征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文化中的情感体验
一、热血型情感
二、依恋型情感
三、回避型情感
四、补偿型情感
五、戏谑型情感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文化中的情感实践
一、情感表达
二、情感流通
三、情感溢出
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文化中的情感异化现象
一、游戏化倾向
二、极化倾向
三、矛盾化倾向
第五章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文化的价值表征
第一节 审视大学生网络文化的三重视角
一、主体视角:作为一种创造性实践
二、文化视角:作为一种消费性文化
三、传播视角:处于一种算法化语境
第二节 网络文化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双刃剑效应
一、同化效应:大学生价值观发展
二、异化效应:大学生价值观解构
第三节 网络文化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具体显像
一、网络爱国主义
二、批驳网络历史虚无主义
结语 网络文化境遇中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策略
一、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生活方式
二、网络文化的双重影响:建设性与破坏性
三、网络文化建设:以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旨归
四、媒介素养教育:以批判和赋权为核心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