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理解与意义(语文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
0.00     定价 ¥ 10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843568
  • 作      者:
    作者:罗燕|责编:陈晴钰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哲学诠释学是一门研究理解与意义的系统理论。语文教学活动是围绕个体的价值生成与实现而展开的,是一个文化感悟、智慧生成和灵魂转向的过程,也是一种深层次的意义建构。本书立足于语文教学论与哲学诠释学的结合点追问语文教学的本质与意义,对语文教学的目标、文本、师生关系、方法等进行诠释学解读、现实审视和实践探讨,尝试从哲学诠释学的理论框架中找寻语文教学意义世界的回归之路,以期获致某种超越的可能。 在哲学诠释学视域下,语文教学是师生以语文文本为内容、对话互动为手段、意义创生为旨归的主体性生成过程。语文教学目标的哲学诠释学向度在于言语生命意义的存续、生活意义的拓展、审美意义的涵育、文化意义的生成。语文文本理解是教师、学生、媒介同在的实践,是一个自我理解的内向循环和意义社会化的外向循环相统一的视域融合过程。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精神对话关系,对话是对文本中的语言细节、深邃思想、美好德性进行涵咏和领会。语文教学中的方法从本体上来说是师生对自身生命情态和意义的一种体验,自悟自创的言语体验、澄怀味象的审美体验、知行合一的生活体验能够增强语文教学实践的人文旨趣。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 语文教学本质的深度探寻
二 语文教学实践变革的诉求
三 哲学诠释学的启发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 关于理解与意义的研究
二 关于教育教学理解与意义的研究
三 关于语文教学理解与意义的研究
四 已有研究的述评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概念界定及创新之处
一 概念界定
二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哲学诠释学对语文教学的意蕴
第一节 哲学诠释学的要义解析
一 意义:生命存在之本体性的追问
二 理解:意义生成的途径
三 对话:意义表达的方式
四 体验:意义实现的方法
第二节 哲学诠释学的教育研究向度
一 教育目标:追求生活世界的意义
二 教育内容:重在对文本的阐释
三 师生关系:强调师生对话
四 教育方法:突出主体的体验
第三节 哲学诠释学对语文教学的适切性思考
一 共同的研究对象——文本
二 相似的前提条件——前理解
三 相同的表达媒介——语言
四 具体的发生场域——情境
第三章 意义彰显:语文教学目标的价值定位
第一节 语文教学目标的哲学诠释学向度
一 言语生命意义的存续
二 生活意义的拓展
三 审美意义的涵育
四 文化意义的生成
第二节 语文教学本体性意义的失落
一 语文教学之“知”的功利追逐
二 语文教学之“技”的精神失落
三 语文教学之“言”的诗意破碎
四 语文教学之“意”的灵性禁锢
第三节 语文教学本体性意义的重建
一 凸显语文教学的理解性
二 体现语文教学的生成性
三 把握语文教学的关系性
四 重视语文教学的生活性
第四章 意义阐释: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理解
第一节 语文教学中文本的理解维度
一 文本理解的循环
二 文本理解的前结构反思
三 文本理解的合理性“偏见”
四 文本理解的视域融合
第二节 语文教学文本理解的现实透视
一 师生述而不作的文本理解观
二 师生对文本召唤结构的罔顾
三 师生对文本的片面理解
四 师生对文本的过度阐释
第三节 语文教学文本理解的愿景
一 遵循文本理解的历史性
二 注重文本理解的情境性
三 尊重文本理解的自主性
四 强调文本理解的创造性
第五章 意义表达: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对话
第一节 语文教学中师生的对话关系
一 融合:关系性对话
二 解蔽:“游戏性”对话
三 觉醒:反思性对话
四 创生:精神性对话
第二节 语文教学中师生对话关系的疏离
一 主客二分的师生关系
二 学生合理前见的悬置
三 师生对话内容的窄化
四 对话与精神建构的分离
第三节 语文教学中师生对话关系的建立
一 形成师生对话共同体
二 正确对待学生的前见
三 引入多元对话
四 创设师生对话的“边缘领域”
第六章 意义实现:语文教学方法中的体验
第一节 语文教学之体验的本体性特征
一 言语体验的实践性
二 审美体验的丰富性
三 生活体验的独特性
第二节 语文教学方法中体验的缺失
一 以一己之言代替学生的言语体验
二 以逻辑分析代替学生的审美体验
三 以学科训练代替学生的生活体验
第三节 语文教学方法中体验的强化
一 生成自悟自创的言语体验
二 涵养澄怀味象的审美体验
三 丰富知行合一的生活体验
结语
一 本书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二 本研究待完善之处
三 后续研究的初步设想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