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越剧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越剧的“母亲”——落地唱书
第二节 稻桶背上诞生的越剧
第三节 越剧男班的两大贡献
第四节 女子科班和女子越剧
第五节 越剧名旦“三花一娟”
第六节 “新越剧”的领军人物——袁雪芬
第七节 越剧改革的成果
第八节 越剧十姐妹
第九节 浙江越剧前辈名家
课后练习
第二章 新中国越剧的繁荣
第一节 越剧走向全国
第二节 毛泽东四看越剧
第三节 越剧男女合演的发展
第四节 越剧艺术风格的提升
第五节 “小百花”开启越剧新时代
第六节 茅威涛的越剧创新
第七节 越剧的节日
第八节 越剧的对外文化交流
课后练习
第三章 越剧的表演艺术
第一节 越剧的行当
第二节 越剧的程式表演
第三节 程式表演之水袖
第四节 程式表演之台步
第五节 程式表演之折扇
第六节 程式表演之指法
第七节 程式表演之云帚
第八节 程式表演之髯口
第九节 越剧表演艺术特点之一:写意与写实相结合
第十节 越剧表演艺术特点之二:以唱、做为主
课后练习
第四章 越剧的唱腔
第一节 越剧的唱词
第二节 越剧的音乐
第三节 越剧的唱腔
第四节 越剧的发声
课后练习
第五章 越剧的流派唱腔
第一节 越剧流派和流派唱腔
第二节 袁派艺术
第三节 尹派艺术
第四节 范派艺术
第五节 傅派艺术
第六节 徐派艺术
第七节 王派艺术
第八节 戚派艺术
第九节 毕派艺术
第十节 陆派艺术
第十一节 张派艺术
第十二节 张派艺术
第十三节 吕派艺术
第十四节 金派艺术
课后练习
第六章 浙派越剧与海派越剧的音乐特色
第一节 什么是浙派越剧
第二节 浙派越剧现代戏中的“男腔”特色
第三节 浙派越剧传统古装戏中的“男腔”特色
第四节 浙派越剧在传统戏中的“女腔”特色
第五节 浙派越剧“男女对唱”的特色
第六节 海派越剧的特色
第七节 海派越剧唱腔“流派”的形成
第八节 浙派越剧中的“主题歌”与“插曲”
第九节 越剧打击乐的创新与发展
课后练习
第七章 越剧舞台美术
第一节 越剧舞美艺术的风格
第二节 越剧舞美艺术改革的启示
课后练习
第八章 越剧服装与造型
第一节 越剧服装
第二节 越剧化妆的特点
第三节 越剧小生妆
第四节 越剧花旦妆
第五节 越剧梳头
第六节 越剧包头
课后练习
第九章 越剧的独特之美
第一节 柔美——一方江南文化的雅韵
第二节 女小生——一朵绚烂的舞台奇葩
第三节 才子佳人——一种美好的叙事风格
课后练习
第十章 越剧经典剧目及优秀剧目赏析
第一节 越剧《碧玉簪》
第二节 越剧《红楼梦》
第三节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四节 越剧《五女拜寿》
第五节 海派越剧《西厢记》
第六节 浙派越剧《西厢记》
第七节 越剧《祥林嫂》
第八节 越剧《浪荡子》
第九节 越剧《血手印》
第十节 越剧《张羽煮海》
第十一节 越剧《孟丽君》
第十二节 越剧《追鱼》
第十三节 越剧《白蛇传》
第十四节 越剧《胭脂》
第十五节 越剧现代戏《舞台姐妹》
第十六节 越剧现代戏《钱塘里》
第十七节 越剧实验剧《情探·敫桂英》
课后练习
第十一章 越剧经典唱腔教学
第一节 越剧《沙漠王子·算命》
第二节 越剧《梁祝·我家有个小九妹》
第三节 越剧《何文秀·桑园访妻》
第四节 越剧《打金枝·我本是金枝玉叶驸马妻》
课后练习
第十二章 越剧百年
第一节 百年的辉煌
第二节 翘首新百年
第三节 向未来展开的越剧
课后练习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