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陈燮阳
作者的话/施雪钧
卷前
第一章 出生和童年时代
朱践耳,矛盾又统一的双重特质
朱熹支系与安徽泾县黄田村
母亲和保姆怀抱中的“小瓷瓶”
卷一 实现自我
第二章 亭子间,梦开始的地方
“听、看、研”无师自通,写出“处女作”
病榻上,“入神—入迷—入门”
第三章 军旅生涯
从苏北到临沂“奇遇式”的闯荡
组建军乐队,撑起文工团一面大旗
《打得好》跟随解放大军唱到海南岛
第四章 “触电”南北电影厂
转业“触电”,从事上影厂电影作曲
进京,《翻身的日子》走红全国成力作
江郎才尽,创作能量消失令他束手无策
第五章 留苏岁月
“三级跳”,从歌曲、电影作曲到科班生
音乐圣殿里,接受艺术灵魂洗礼
三年后,迎来第一个创作旺盛期
《英雄的诗篇》,熠熠生辉的典范之作
卷二 失落自我
第六章 遵命创作
“交响梦”被现实击碎,一地鸡毛
接连碰钉,艺术路上走“背运”
重拾旧活,写革命歌曲、群众歌曲
遵命创作,走人“失落自我”阶段
第七章 落荒十年
“革命时代音调”救了他,躲过一劫
夫人“被专政”,他的天“塌了”
麻木、僵化的“臭老九”“打工仔”
卷三 回归自我
第八章 崭新起步
“六十岁学吹打”,回炉、创作、生活“三补”
艺术生命“第二春”到来
“画意黔岭”“诗情纳西”两部曲
莫斯科之行,零距离触摸世界音乐前沿
第九章 分水岭
创作大转型,从传统主义跨人现代乐派
十年磨一剑,《第一交响曲》呼之欲出
“两条平行线”上的孤独行走者
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悲剧”交响曲
第十章 走向自由王国
被低估的《第三交响曲》,他找回了自我
“水和油的交融”——唢呐协奏曲《天乐》
“试探性气球”试出中国作品的希望
“回归自我”中寻找“艺术平衡”
第十一章 探索者的内心独白
美国探亲,埋首图书馆数月贪婪“吸氧”
注入新生命,用中国视角重新定义交响曲
每一部新作,都是一个新的“自我”
第十二章 黄金创作二十三年
终身憾事——交响诗《山魂》遭遇“滑铁卢”
用音符记载一个时代——交响诗《百年沧桑》
人格与灵魂的写照——《第十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写出“人类大同、美好未来”
第十三章 残阳如血
“丝路梦寻”千年烟云中
以肖氏为榜样,耄耋之年心存终极梦想
中国会出交响乐大师,但不是我,是下一代年轻人
第十四章 最后的岁月
“钟鼓奖事件”耗尽他人生的最后年华
《英雄的诗篇》尘封几十年终显价值
卷后
为了更好地纪念
附录
朱践耳主要作品一览表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