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时代关切与马克思哲学建构
第一篇 文本的探赜
第一章 马克思的学术形象与政治哲学——作为革命家与学者相统一的马克思
一、割裂马克思学术形象的研究症候
二、马克思的革命家形象何以被忽视
三、构建马克思完整真实的学术形象
第二章 从“大厦之顶”的国家沉入“地基”——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重大转向
一、马克思博士论文期间的自由意志与理性观
二、马克思理性国家观的政治诉求与理论支撑
三、传统政治哲学路径的超越与新路径的开启
第三章 对国家本质的深入考察——在历史与政治经济学的交互视域中
一、从克罗茨纳赫出发:进入历史真实
二、在多维交互视野中确定国家的本质
三、理论在实践中的锤炼与深化
四、从交互研究视域到广谱的马克思政治哲学
第四章 击中现实的思想闪电——亟待关注的马克思“第三类文本”
一、重思恩格斯的马克思墓前讲话
二、第三类文本:马克思报刊文章
三、马克思报刊文章的分期与主线
四、马克思报刊文章的政治哲学价值
第五章 革命现场的哲学运用——经典文献的互文性阅读
一、对马克思文本的互文性阅读
二、对《共产党宣言》革命策略的直接贯彻
三、不同政治人物和阶级的具体剖析
四、更好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义
第二篇 正义的论争
第六章 三大层面的正义话语——马克思文本中的正义论述
一、日常社会交往层面:简单的道德
二、无产阶级利益层面:革命的义愤
三、经济科学研究层面:社会“征兆”
第七章 科学的本质与规范的形塑——马克思正义观的双重维度及其限度
一、科学性与规范性的双重维度
二、争论双方学者各执单一向度
三、两方学者都走到了真理反面
第八章 经济学语境中的正义揭示——艾伦·伍德对马克思文本的误读
一、重读艾伦·伍德的论证
二、马克思经济学文献中的反驳
三、马克思对正义:“揭示”而非止于评判
第九章 等价交换与正义标准——马克思同意等价交换就是正义的吗
一、劳资交换是等价的吗?
二、“两个过程”:劳资交换的二重性
三、劳动力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分离
四、对“马克思和正义”之争的启示
第三篇 方法论的考量
第十章 唯物史观与正义理论建构——以拉法格对马克思正义观的发展为例
一、立足唯物史观批判饶勒斯
二、重回正义思想的历史起源
三、拉法格正义观的方法论启示
第十一章 从政治形式的外表深入社会生活——唯物史观的当代学术价值
一、唯物史观创立的过程:四个阶段
二、变“哲学的历史”为“历史的哲学”
三、唯物史观的当代学术价值不可取代
四、唯物史观与正确党史观的牢固树立
第十二章 分析社会问题的基本指导线索——阶级分析方法的历史意义
一、学界对待阶级分析方法的几个阶段
二、阶级分析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三、立足新时代丰富发展阶级分析方法
第十三章 时代之问与理论之思——历史十字路口的学术建构
一、思想与时代的双向奔赴
二、制度体系博弈的“时代之声”
三、新时代推动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理论姿态
四、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意蕴
结语 面向新时代的哲学自觉与历史主动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