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翻译概述
第一节 翻译活动的产生
第二节 翻译的本质和意义
第三节 翻译的种类
第四节 翻译与翻译学
第二章 翻译的标准、过程及对译员的要求
第一节 翻译的标准
第二节 翻译的过程
第三节 翻译对译者的要求
第三章 壮汉语词汇语法比较
第一节 词类
第二节 词汇比较
第三节 短语比较
第四节 句子成分比较
第五节 句型比较
第四章 新汉借词的语音转写
第一节 声母的转写
第二节 韵母的转写
第三节 声调的转写
第五章 汉壮翻译成就概述
第一节 壮族文字
第二节 上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汉壮翻译成就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汉壮翻译成就
第六章 汉壮翻译常用的方法
第一节 词义选择
第二节 词语转译
第三节 直译
第四节 意译
第五节 增译
第六节 省译
第七节 反译
第七章 新词术语翻译
第一节 界定受众,有的放矢
第二节 从众从俗,力求通俗
第三节 简洁准确,避免累赘
第四节 表义明确,杜绝歧义
第五节 老借新借,二者兼顾
第六节 壮语语序,尽量照顾
第七节 结构相同,力求对等
第八节 翻译字母词,要区别对待
第八章 专有名词翻译
第一节 人名翻译
第二节 地名翻译
第三节 党派、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名称翻译
第九章 汉壮俗语翻译
第一节 俗语的特点
第二节 俗语翻译遵循的原则
第十章 四字成语翻译
第一节 替代法
第二节 直译法
第三节 意译法
第四节 “意译十音译”或“意译十音译十注释”
第五节 直译加注释
第十一章 长单句翻译
第一节 将开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拆分
第二节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各自拆分
第三节 抽出状语,独立成句
第四节 提取定语,独立成句
第五节 先总括,后分述
第六节 先分述,后总括
第七节 拆分长宾语
第十二章 “把”字句翻译
第一节 “主语十把十宾语十动词十动词完成的成分”的翻译
第二节 “主语十把十宾语十动词”的翻译
第三节 其他“把”字句的翻译
第十三章 小说翻译
第一节 小说回目的翻译
第二节 叙述角度的把握
第三节 叙述人语言的翻译
第四节 小说人物语言的翻译
第十四章 散文翻译
第一节 散文美的翻译
第二节 散文风格的翻译
第三节 散文语言节奏美的翻译
第四节 变通翻译文化的信息
第十五章 壮族山歌翻译
第一节 壮文韵母押韵分类
第二节 五言四句壮歌的押韵规则、平仄格式及翻译
第三节 七言四句壮歌的押韵规则、平仄格式及翻译
第四节 “三吟欢”壮歌押韵规则、平仄格式及翻译
第五节 “四六联”壮歌押韵规则、平仄格式及翻译
第六节 勒脚歌押韵规则、平仄格式及翻译
第七节 壮歌比兴手法的传译
第十六章 古诗绝句翻译
第一节 古诗绝句内容与形式的翻译
第二节 意象的翻译
第三节 异化归化策略
第四节 古诗优美意境的传译
第十七章 壮剧翻译
第一节 剧本主要壮歌种类的翻译
第二节 壮剧方言土语的翻译
第三节 诗化语言的传译
第四节 异化归化手法的运用
第十八章 政论作品翻译
第一节 把握作者基本的思想观点
第二节 统一重要词语的译词
第三节 确保译文准确无误
第四节 长单句拆译
第五节 深奥理论译得通俗易懂
第六节 再现政论作品的文采
第七节 逻辑联系的传译
第十九章 科普作品翻译
第一节 科技知识译得准确
第二节 文艺因素译得有趣
第三节 科普知识译得通俗
第四节 严谨逻辑传神再现
第二十章 影视台词翻译
第一节 地名、人名及绰号的翻译
第二节 人物语言要译出鲜明个性
第三节 台词译文与原文字数对等
第四节 把握好审美和娱乐原则
第二十一章 文言文翻译
第一节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第二节 确把握实词的含义推
第三节 实词活用的翻译
第四节 使动句的翻译
第五节 意动句的翻译
第六节 被动句的翻译
第七节 成分位置异常句的翻译
第八节 判断句的翻译
第九节 双宾语句的翻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