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整理区内已知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梳理主要控矿要素的基础上,建立成矿模型,总结成矿规律;充分利用已有物探、化探、遥感及矿化信息,进行矿床深边部及周边地区的找矿预测,以期为后续勘查及矿山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本书系统的岩芯编录,岩石岩相学观察,岩石主微量元素、全岩硫铅同位素分析、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和测温分析,矿物电子探针分析,以及遥感地质工作,结合已有物探、化探信息,认为蒙育瓦铜矿床是一个超大型斑岩—高硫化热液型铜矿床,其发育与中新世安山质岩浆(形成了安山斑岩—闪长斑岩)的活动密切相关。矿体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深部的闪长斑岩体、中浅部的火山隐爆角砾岩筒及其伴生构造,形成了隐爆角砾岩筒(以及部分火山碎屑岩)中的火山热液角砾岩岩墙型矿化,安山斑岩(—闪长斑岩)以及火山碎屑岩、砂岩中的细脉—浸染型矿化,以及主干断裂和砂岩地层中的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化,进而提出蒙育瓦铜矿床的控矿要素及成矿模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