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舒尔策和我们所处的世界
第二节 舒尔策的经验世界与文本世界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问题与工具
第五节 本书结构
第二章 经济生活中的东方与西方
第一节 钱的线索与问题
一 西方的钱及其利害
(一)套娃中的美元
(二)“不幸的天使”
(三)舆论工具的投资
(四)“新钱”的诱惑
二 钱的反思与否弃
(一)钱的哲学
(二)烧钱表演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失败者”
第三节 市场经济规则与经济自由
一 市场经济规则
二 房屋的经济自由
第四节 西方进入东方
第三章 情感生活中的东方与西方
第一节 受损害与施加损害的世界
第二节 欲望的修饰
第三节 奢求的幸福
第四节 逃离的诱引
第四章 艺术生活中的东方与西方
第一节 艺术作为日常的逸出
第二节 艺术作为思考的对象
第三节 艺术作为工具
第四节 艺术作为表演
第五节 艺术作为弃绝
第五章 政治与宗教中的东方与西方
第一节 党派政治与公共政治空间
第二节 国家权力之下的秩序
第三节 不在场的信仰与宗教
第四节 向西方逃离
一 向往的“逃难剧”
二 日常中的东、西方检视
三 抉择与惩罚
四 抵达的幻象
第六章 意识形态性揭示
第一节 非虚构作品中的意识形态话语揭示
一 对于西方的思考
(一)历史终结论的虚妄
(二)人作为目的的本质性问题
(三)经济发展至上逻辑中的民主虚像
(四)意识形态塑造与操控
(五)在西方世界中面向未来
二 对于东方的思考
(一)1989年的回忆
(二)“糖汁小径”
(三)过渡期的缺失及其问题
第二节 文学世界内的意识形态揭示
一 角色世界的日常政治
二 天堂迷梦
第七章 意识形态性揭示方式
第一节 自传、历史与现实要素
第二节 “风格自对象中产生”
第三节 多样的文本技术尝试
一 长篇小说中的短篇小说
二 叙事的复调性与线性
三 场景处理的多种手段
四 语言运用的历史语境性
第四节 人物群像中的典型角色
一 人物群像
二 典型角色
(一)图尔默
(二)霍尔茨
第八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