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谈谈两代人思维的融合
视野的多维性与选择的一维性
从“圣贤无过”“教皇无谬误”谈开去
1986年
学习马克思的谦逊观
人的世界与球的世界
1992年
慕尼黑的“啤酒节”
1993年
“感觉是不可靠的”
不尽的思念
雄辩在狮城
——复旦大学辩论队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纪实
鲁迅批评“雷峰夕照”的启示
辩论的魅力
——写在《狮城舌战》出版之际
旅德二章
1994年
立论要合乎情理
——写在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之后
艺术家与悟道
1995年
路与道
十八岁:人生的第二次诞生
语文教学的形式化倾向
克服思维方式的简单化
辩论两题
做真理的追求者
1996年
世纪之交的感慨
不能放弃“批评”和“倡导”
关于“道德”的几种说法的分析
爱情、性欲和道德
辩论之道
——首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观后
1997年
新模式辩论赛之我见
1998年
理解瑞士
1999年
“好的最大的敌人是最好”
电脑永远是工具
2000年
去除虚荣心
天命之年话人生
2001年
“意义溢出”与“太空状态”
从“滑铁卢”的比喻说起
“新上海人”:没那么简单
以平常心看平常事
2002年
魔幻:现代人的集体狂欢
从“无理由退货”说开去
新上海人的生活观念
走出自我的困境
警惕“绿色崇拜”
2003年
从“两个悉尼”说起
有容乃大
——我对复旦精神的解读
2004年
重“占有”,还是重“使用”?
2005年
从“归根结底”说起
也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分析
重构思想的维度
2007年
理解现在,才能解释过去
高考:真实与梦幻的交响乐
西藏纪行
2009年
从“粉丝”概念的误用说到外文书名的翻译
找回真实的自我
认识与超越:成功的必由之路
2010年
我们应该如何思维
2012年
“零”的畅想
2013年
“哥白尼式的转变”
2014年
人生,为什么需要哲学
2016年
漫谈汉语的歧义
印度印象
附录
1970年
英雄劈地战严寒
1976年
任务
1978年
踯躅
1979年
牡丹夜话
1994年
舌战狮城
——访复旦大学辩论队领队兼教练俞吾金教授
辩者无言
——俞吾金印象记
1995年
涉世和成功
——复旦大学教授俞吾金访谈录
2001年
创造独立的生活空间
——俞吾金与王伟贤对话录
2011-2014年
俞吾金微博选
编者说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