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智能网联车辆总体技术沿革及脉络
1.2 ICV的技术逻辑框架
1.3 域控制器解决ICV软硬件的升级桎梏
1.4 基于智能网联功能划分的EEA域控制器
1.5 集中式EEA功能设计
1.6 基于ICV车载主控芯片的CPU+XPU异构多核SoC芯片
1.7 AI芯片开启域控制器算力
1.8 ICV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1.9 ICV智能座舱的研发与实践
第2章 线控底盘技术
2.1 线控底盘技术的概念、定义及功能
2.2 CBW发展沿革及技术支撑
2.3 CBW市场应用和前景展望
2.4 CBW零部件设计的新材料和新工艺
2.5 CBW的结构-功能耦合控制策略
2.6 CBW总线技术
2.7 总线数据采集系统
2.8 基于域控制器的全栈式解决方案
2.9 线控系统的驾驶风险分析
第3章 线控驱动技术
3.1 ICV线控驱动总成
3.2 新能源汽车是ICV载体及动力系统硬件基础
3.3 线控驱动电机技术
3.3.1 永磁电机
3.3.2 轮毂电机
3.3.3 线控电机散热技术
3.4 ICV线控系统稳定控制的基本原理
3.4.1 线控系统的时域性能
3.4.2 线控系统的根轨迹
3.4.3 线控系统的频域特性
3.4.4 线控系统的调节
第4章 线控悬架技术
4.1 悬架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4.2 麦弗逊式悬架
4.3 多连杆式独立悬架
4.4 双叉臂式悬架
4.5 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
4.6 整体桥式非独立悬架
4.7 空气悬架
4.8 电磁悬架
4.9 线控悬架系统
4.10 线控悬架簧载质量的控制策略
第5章 线控转向技术
5.1 转向系统的概念、分类及沿革
5.2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及电液助力转向系统
5.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5.4 线控转向系统
5.4.1 线控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5.4.2 四轮独立转向SBW系统执行机构动力学模型
5.5 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
5.5.1 两电平逆变器的空间电压矢量
5.5.2 SVPWM数字化控制算法
5.6 PMSM矢量控制
5.6.1 PMSM电流矢量控制策略
5.6.2 SBW稳定性控制技术
5.6.3 电流调节器参数整定
5.7 电压前馈解耦控制
5.8 PMSM电流矢量控制系统仿真验证
第6章 线控制动技术
6.1 线控制动系统基本理论
6.2 基于BBW的ICV稳定性控制中的状态观测
6.2.1 考虑轮胎垂直载荷变化和轮胎非线性的质心侧偏角估计
6.2.2 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神经网络的轮胎侧偏刚度估计
6.2.3 基于时变卡尔曼滤波器的车辆质心侧偏角观测器设计
6.2.4 轮胎侧偏刚度和质心侧偏角的观测效果验证
6.3 考虑内侧车轮离地工况的侧倾角估计
6.3.1 内侧车轮离地前的侧倾角观测器设计
6.3.2 内侧车轮离地后的侧倾角观测器设计
6.3.3 极限转向工况下侧倾角观测器的效果验证
第7章 线控换挡技术
7.1 线控换挡系统的结构分析
7.2 线控换挡系统的控制逻辑
7.3 基于SBW的动力不中断技术及控制器设计
7.4 基于SBW的整车动力学建模
7.4.1 动力系统模型
7.4.2 传动系统及车身模型
7.5 动力保持型三挡AMT安装前后纯电动客车的加速过程仿真
第8章 线控传感技术
8.1 线控传感的基本概念
8.2 超声波技术
8.3 激光雷达技术
8.4 毫米波雷达技术
8.5 ICV车载摄像头技术
8.6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热成像方法
8.7 基于ICV传感的专用芯片设计
附录
附录A 名词缩写与解释
附录B ICV的特性
附录C 基于线控技术的ICV氢能系统
附录D 基于线控技术的ICV固态电池系统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