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谈译录》第六辑主要关注中国翻译史上的重要个案。
译者研究方面,王宏志在推出专著《龙与狮的对话:翻译与马戛尔尼访华使团》之后,又将目光投向阿美士德使团中马礼逊扮演的译者角色,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帅司阳的《“一仆难事二主”:卫三畏外交翻译生涯的开端与困境》基于丰富的史料,探讨卫三畏的身份冲突及其在翻译中的体现;段怀清详细梳理以往辜鸿铭研究中关注较少的翻译思想和翻译实践,认为其开启了本土译者独立翻译的新模式。
译本研究方面,姜巍对民初时期“亚森罗苹案”的翻译及其续作进行深入考察;李立深入剖析沈从文作品的首篇英译——邵洵美和项美丽合译的《边城》;强晓检视了《论语》14个海外英译本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一章的诠释;刘碧林考订并分析唐代《女论语》的首个英译本,及其在英语世界“鲜有人问津”的原因;于佳旭对“我国翻译学之滥觞”——《翻译学通论》做了详细校勘和分析,强调文献学对于翻译史研究的意义;伍华星通过比较歌德“Wandrers Nachtlied”两种译本的音乐性,解读新诗翻译中的“声响”元素。
此外,叶隽、张琳和吴礼敬从不同角度揭示翻译研究中的“侨易”因素;杨驰、沈书娟以语言接触为切入点,展示近代“消费”概念的译出过程;牛津大学皇后学院亚洲与中东研究系博士候选人傅翀,则继续为我们“破译”梵语文艺学文献《韵光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