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 基本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3.1 基本观点
1.3.2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研究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小农户
2.1.2 职业农民、新农人
2.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1.4 高素质农民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胜任力理论
2.2.3 人力资源管理
2.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2.3.1 国际职业农民培育实践
2.3.2 国内农民职业教育的探索实践与发展趋势
第3章 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能力及影响因素
3.1 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
3.2 小农户融人现代农业发展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3.2.1 问卷设计
3.2.2 正式问卷调研与基本情况
3.2.3 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3.3 小农户融人现代农业发展能力水平评价
3.3.1 个人基础素质分析
3.3.2 现代经营意识分析
3.3.3 现代农业素养分析
3.3.4 持续学习能力水平分析
3.4 小农户融人现代农业发展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4.1 回归分析
3.4.2 方差分析
3.5 小农户融人现代农业发展能力与生产绩效
3.5.1 小农户生产绩效指标验证
3.5.2 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能力对生产绩效的影响
3.6 结论与建议
第4章 高素质农民培育效能评价——基于广东的调研
4.1 广东高素质农民培育机制
4.1.1 压实县农业农村局的培训主体责任
4.1.2 分类选拔培育对象
4.1.3 实行模块式教学
4.2 广东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效能评价
4.2.1 评价模型构建与量表设计
4.2.2 样本采集与信度、效度检验
4.2.3 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训效能评价
4.3 培训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4.3.1 不同特征培训效能的差异性分析
4.3.2 不同特征培训效能的回归分析
4.4 结论与建议
第5章 广东高素质农民培育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5.1 梅州“分类、精准”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探索
5.1.1 梅州培育高素质农民机制
5.1.2 建立多方联动培育机制,实施分类精准培育
5.1.3 梅州探索构建“分类、精准”培育框架创新点分析
5.1.4 梅州分类、精准培育高素质农民的经验启示
5.2 梅州以产业协会为依托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探索
5.2.1 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界定
5.2.2 梅州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路径的探索
5.2.3 梅州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机制的创新
5.2.4 梅州农业产业带头人培育与崇州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比较
5.2.5 结论与启示
5.3 广东通过“三大工程”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探索
5.3.1 “粤菜师傅”培育机制的创新
5.3.2 “广东技工”培育机制的创新
5.3.3 “南粤家政”培育机制的创新
5.3.4 结论与启示
5.4 广东精农网院农民培训的探索
5.4.1 广东精农网院的特色
5.4.2 学习激励措施
5.4.3 广东精农网院运行机制创新探索
5.4.4 总结及启示
5.5 特色乡村干部培养的探索——基于广东清远乡村新闻官培养的探索
5.5.1 乡村新闻官的定义
5.5.2 乡村新闻官的选育
5.5.3 乡村新闻官的能力要求——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
5.5.4 结论与启示
第6章 广东依托人才驿站集聚和培育乡村振兴人才的探索
6.1 广东省人才驿站的功能定位
6.2 广东省人才驿站建设的典型案例
6.2.1 清远人才驿站
6.2.2 梅州市新农人驿站
6.2.3 三水区乐坪镇人才驿站
6.3 广东省人才驿站聚才、育才机制创新探索
6.3.1 集聚人才机制的创新
6.3.2 培育人才机制的创新
6.3.3 服务机制的创新
6.4 结论与启示
第7章 依托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培养乡村振兴高层次人才的探索
7.1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演进和人才培养定位
7.1 _1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演进
7.1.2 农业硕士人才培养的定位
7.2 华南农业大学非全日农业硕士招生情况
7.2.1 招生领域分布
7.2.2 生源分布特点分析
7.3 华南农业大学非全日制农业硕士的培养机制
7.3.1 强化专业实践
7.3.2 建立农业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评估机制
7.4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的培养成效
7.5 结论、启示与建议
第8章 新农人培训需求分析——基于智慧农业视角
8.1 调查方法与研究过程
8.2 新农人样本特征分析
8.2.1 新农人个体特征分析
8.2.2 新农人收入特征分析
8.3 新农人和普通农人培训需求比较分析
8.3.1 培训内容需求比较
8.3.2 培训机构需求
8.3.3 培训方式需求比较
8.3.4 培训师资需求比较
8.3.5 培训服务需求比较
8.4 新农人对培训内容需求的差异性分析
8.4.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