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过一种舒展的教育生活
这个教师节逢着礼拜天,真好
啊!杰哥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工作第二
办公室是物理空间,也是精神空间
过一种舒展的教育生活
老师,暑假旅游还是尽量不晒朋友圈吧
我是个死要面子的人
努力读书的动机
书是用来看的
有温度
课堂里的最美姿态
跟着藤野先生学做老师
当年那些课改名校,如今都哪里去了
谢安是个好老师
这位名师为啥被同行孤立
教师应该活在哪里
如果我当校长,一定不是个好校长
摘掉“帽子”,我的个人简介很寒碜
做生产队长,不做旗帜
一天说了四回“不”,这个男人忒没劲
一文说清教育“内卷”
学习袁隆平,把研究的根深深
扎进课堂的土壤
第二辑 名师是怎样炼不成的
我是教研员,也是最特别的备课组长
请体育老师来教教语文老师
板书不宜“用力过猛”
有些“积极性”,就是拿来打击的
打嘴炮没意思,咱们要不要约个课
一节课,是不是试上的次数越多越好
频繁的赛课,对年轻教师的成长
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如果你不得不参加一场很无聊的培训
课堂教学比赛能不能增设评委示范课
课件拷去,实录拿去,为什么
还是上不出好课
辩证看待课堂上学生的“精彩”
给小西老师的一封信
有些鸟儿是注定关不住的
我最反感的几种教学行为
课堂实录应该姓“实”
真实的教研应该是怎样的
呜呼!评课居然也有了“模式”
名师是怎样炼不成的
快与慢
第三辑 老教师也会有手足无措的时刻
奔跑
孩子,你要慢慢来
老教师也会有手足无措的时刻
初中阶段遇到一个好语文老师有多重要
今天上课时,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好学生其实更难教
我辈多是蓬蒿人
“共生”,美丽的课堂风景
课堂上,我把教案改了又改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熬住了少讲话
“好脸色”有多重要
跟“差生”不需要斗智斗勇
我想再看一回晚自习
课堂教学语言的自我训练
第四辑 教语文,我们要尽量慢下来
给新入职教师的十条建议
值得铭记一生的几句话
开学第一课,不要忙着上新课
我的开学第一课
课堂活动设计,“临门一脚”很重要
借班上课,“暖场”很重要
为了一节课,耿耿于怀一年多
——《回忆鲁迅先生》备课手记
通俗手法有时候也挺有用
——《社戏》备课手记
微课教学的“四忌”与“四宜”
一课三上《孔乙己》
借班上课,如何驾“生”就“熟”
教学设计的“好点子”是怎么来的
有些新课开发,纯属“临时起意”
教学设计一定要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
从《岳阳楼记》结尾一段的赏读说开去
想方设法让学生在文本里多走几个来回
——《背影》备课手记
跨学科学习,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老师,你怎样布置预习
把课堂的意外生成,转化为再教的预设
努力把单篇课文上出“大单元”的格局和气象
情境设置也分三六九等
容易被忽略的教学细节——导入
教语文,我们要尽量慢下来
从预设到生成,这条路究竟有多远
关于名著导读课的九条教学主张
名著阅读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
不会上作文课没关系,但不能乱来
评作文时不妨“枪口抬高一厘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