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不算那些让战乱打倒死于非命,或亡国被擒当上俘虏,以致在死后无法得到帝王葬礼的倒霉蛋,那么郭威的嵩陵,极有可能就是中国历代帝王墓中最简陋的。然而,就算这样简陋,也没能给死后的郭威带来长久的安宁。今天的嵩陵,只是一片玉米地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土堆,史书记载中的那块著名的石碑,早已不见了踪影,而土堆旁不知哪朝哪代的摸金校尉“辛苦工作”的遗迹赫然可见。
时间来到显德六年(959),整个后周王朝仍在柴荣的操作驱动下,如同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处于高速运行中。各种新推出的改革措施、治水工程、扶贫济困、修改典章等工作,排满了朝廷的日程表。也许柴荣对国家的责任心太强,追求天下大治的心念太急,忙惯了也不觉得怎么累,但自然规律终究不会迁就他的主观意愿。就算真是一部机器,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缺少保养,迟早也得出事。
从后周广顺元年(951)到北宋开宝九年(976),中原大地在这不到二十六年的时间内,先后有郭威、柴荣、赵匡胤三位既有雄才大略又极富责任心的帝王相继执政,为华夏带来了一段极富希望的时光。尽管这段时间跨越了两个朝代,但在下更愿意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一个由乱世重新向治世回归的关键转型期,也就是在下所认为的“三贤帝时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