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特高含水油藏控水增油关键理论与技术(精)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91429
  • 作      者:
    作者:宋考平//黄斌//董驰|责编:焦健//张梦雪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针对水驱油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后的动态特征,在Buckley-Leverett方程的基础上,提出水驱和聚合物驱前缘推进与剩余油饱和度预测的φ函数方法,以此为基础建立特高含水油藏无效低效循环水精细快速识别方法,提出控制无效水循环、增加油井产量和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关键技术。 根据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提出聚合物溶液黏弹性是聚合物分子与原油分子摩擦力和撞击力的宏观表现。通过对比取心井岩心剩余油饱和度密度分布曲线,研究聚合物驱较水驱减低油层残余油饱和度的规律,提出聚合物交互降黏控水增油提高聚合物驱采收率的方法,并研发出相应的新技术。分析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油田现场应用的效果,展望特高含水老油田开发进一步控水增产及提高采收率的方向和理论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书可供油气田开发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石油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特高含水油藏静动态特征
1.1 特高含水油藏静态特征
1.1.1 储层参数时变演化机理
1.1.2 储层参数时变演化规律量化表征
1.1.3 特高含水油藏储层时变规律
1.2 特高含水油藏动态特征
1.2.1 产水及含水上升速度
1.2.2 含油饱和度分布
1.2.3 原油采收率
1.2.4 特高含水期驱替特征
1.2.5 特高含水油田剩余油潜力
1.3 结论
第2章 特高含水油藏无效低效循环形成的机理
2.1 水驱无效循环的控制因素
2.1.1 地质因素
2.1.2 开发因素
2.1.3 小结
2.2 聚合物驱无效循环的控制因素
2.2.1 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2.2.2 数值模拟研究
2.2.3 小结
2.3 无效水循环形成的机理
2.3.1 重力影响的水驱及化学驱油机理分析
2.3.2 不同驱替介质平板大模型驱油效果对比
2.3.3 重力因素对三元复合驱驱油效果的影响
2.3.4 小结
第3章 特高含水油藏水驱无效循环精细快速识别方法
3.1 随机动态劈分法
3.1.1 分层流量劈分方法研究现状
3.1.2 基本原理
3.1.3 多井单层液量随机动态劈分
3.1.4 多层油水两相流随机动态劈分
3.1.5 多层两相流算例
3.1.6 结论
3.2 模糊数学法
3.2.1 模糊综合评判基本原理
3.2.2 低效无效循环井判定指标筛选与计算
3.2.3 低效无效循环层位判定指标的确定
3.3 无效循环量化识别方法
3.3.1 无效循环识别技术经济方法
3.3.2 油井无效循环识别方法
3.3.3 油层无效循环识别方法
3.3.4 驱替单元无效循环识别方法
第4章 特高含水油藏控水增油关键技术
4.1 水平井压裂
4.1.1 模型建立
4.1.2 方案对比
4.1.3 直井压裂不同裂缝半长
4.2 单层驱替注采同井技术
4.2.1 管柱设计
4.2.2 单油层无效循环带的流线控制
4.2.3 实例计算
4.3 靶向调堵
4.4 增黏超临界CO2驱
第5章 交互降黏驱油理论与技术
5.1 聚合物交互降黏驱油理论
5.1.1 聚合物交互降黏驱油的分子动力学描述
5.1.2 聚合物交互降黏扩大波及体积机理
5.2 聚合物驱逐次降黏驱油实验
5.2.1 可视化平面填砂模型实验
5.2.2 可视化微观刻蚀模型驱油实验
5.2.3 人造岩心驱油实验
5.3 聚合物交互降黏驱油实验
第6章 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展望
6.1 已有理论技术的精细化应用
6.2 超临界CO2驱油提高采收率
6.3 化学驱油技术的推广
6.4 人工智能与纳米科技的研究和应用
6.5 全油藏整体开发理论与技术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