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1章 货币政策规则的起源、发展及货币政策规则内涵的探析
1.1 货币政策规则的起源与发展
1.2 “动态不一致”与货币政策规则内涵的拓宽
1.3 “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的区别
1.4 货币政策规则的分类
1.5 货币政策规则内涵的探析
第2章 货币政策规则的稳定效应
2.1 “相机抉择”模式的内在不稳定性
2.2 规则的稳定效应
第3章 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规则与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3.1 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规则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的理论依据
3.2 经济金融化对货币重要性的影响
3.3 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规则的国际实践及启示
3.4 货币供应量规则在中国的实践及前景分析
第4章 泰勒规则与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4.1 泰勒规则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的理论依据
4.2 泰勒规则及泰勒条件
4.3 对泰勒规则检验的扩展
4.4 一个令人感到困惑的问题:为什么没有中央银行正式承诺泰勒规则
4.5 泰勒规则在中国实证检验的评析
4.6 经济运行复杂多变与我国货币政策时变反应规则研究
4.7 泰勒规则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借鉴
第5章 通货膨胀目标规则与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5.1 通货膨胀目标规则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的理论依据
5.2 通货膨胀目标规则产生的背景及特征
5.3 “通货膨胀目标规则”的操作模式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5.4 通货膨胀目标规则维护经济稳定发展效果的实证研究
5.5 我国货币供应规则与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分析
5.6 中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规则面临的主要困难分析
5.7 通货膨胀目标规则的启示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6章 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对货币政策规则的影响——货币政策规则内涵的进一步验证
6.1 货币政策:科学还是艺术
6.2 不确定性对货币政策规则的影响
6.3 前瞻性货币政策规则在实践中所面临的约束
6.4 宏观经济运行复杂多变对货币政策规则的挑战
6.5 不确定性与我国前瞻性货币政策规则的动态调控研究
6.6 对货币政策规则内涵的进一步验证
第7章 供给冲击、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与宏观经济稳定
7.1 供给冲击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
7.2 理论分析与我国的特征事实
7.3 纳入供给冲击的模型构建
7.4 实证模拟研究
7.5 进一步分析:基于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7.6 结论与启示
第8章 基于跨周期的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研究
8.1 跨周期调控的背景
8.2 跨周期调控的基本内涵
8.3 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调控的动态关联分析
8.4 基于跨周期的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研究
8.5 参数校准与结果分析
8.6 结论与启示
第9章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及选择
9.1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各阶段的基本特点与原因分析
9.2 规则还是相机抉择: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
9.3 建立中国货币政策规则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9.4 建立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探索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