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学习目标
1.1 计算产业发展历程
1.1.1 计算时代1.0:专用计算
1.1.2 计算时代2.0:通用计算
1.1.3 计算时代3.0:智能计算
1.2 智能计算时代
1.2.1 后“摩尔定律”时代
1.2.2 计算产业新时代
1.3 鲲鹏计算生态
1.3.1 鲲鹏计算硬件体系概览
1.3.2 鲲鹏开源软件概览
1.3.3 鲲鹏云计算技术概览
1.3.4 鲲鹏社区及三大开源社区
第2章 计算机与服务器
学习目标
2.1 服务器发展概述
2.1.1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程
2.1.2 服务器硬件的发展历程
2.1.3 服务器软件的发展历程
2.1.4 服务器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2.1.5 华为智能计算产品
2.2 计算机结构
2.2.1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2.2.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2.3 计算机硬件与服务器硬件的组成
2.2.4 计算机软件与服务器软件的分类
2.3 计算平台的性能指标与测试
2.3.1 计算平台的性能指标及测试工具
2.3.2 服务器性能测试实践
2.3.3 服务器性能需求分析案例
第3章 鲲鹏通用计算平台
学习目标
3.1 华为鲲鹏计算架构概述
3.1.1 鲲鹏处理器与昇腾芯片
3.1.2 鲲鹏通用计算平台介绍
3.1.3 鲲鹏通用计算平台关键部件
3.1.4 鲲鹏计算典型应用场景介绍
3.2 基于鲲鹏通用计算平台的典型案例介绍
第4章 鲲鹏openEuler操作系统
学习目标
4.1 鲲鹏软件生态
4.1.1 ARM服务器与授权体系
4.1.2 鲲鹏通用计算平台软件生态
4.2 作系统与openEuler
4.2.1 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4.2.2 openEuler操作系统
4.2.3 openEuler与鲲鹏处理器
4.3 openEuler基础操作
4.3.1 openEuler安装流程介绍
4.3.2 openEuler的基础操作
第5章 鲲鹏openGauss数据库
学习目标
5.1 数据库基础知识
5.1.1 数据库的发展史
5.1.2 数据库相关概念
5.1.3 结构查询语言
5.2 openGauss数据库
5.2.1 openGauss数据库概述
5.2.2 openGauss的特性
5.3 openGauss的安装
第6章 鲲鹏openLooKeng数据虚拟化引擎
学习目标
6.1 openLooKeng数据虚拟化引擎
6.1.1 openLooKeng概述
6.1.2 openLooKeng关键技术
6.1.3 openLooKeng典型应用场景
6.2 openLooKeng基础实践
6.2.1 环境安装实践
6.2.2 数据源对接实践
6.2.3 跨数据源查询实践
第7章 鲲鹏云计算技术
学习目标
7.1 云计算关键技术
7.1.1 虚拟化技术
7.1.2 基于ARM架构的主流虚拟化技术
7.1.3 分布式技术
7.2 鲲鹏云计算技术与鲲鹏云服务
7.2.1 鲲鹏云计算技术
7.2.2 鲲鹏云服务
第8章 鲲鹏应用迁移与开发
学习目标
8.1 鲲鹏软件迁移
8.1.1 鲲鹏迁移概述
8.1.2 鲲鹏迁移工具
8.2 鲲鹏软件开发
8.2.1 鲲鹏软件开发模式
8.2.2 鲲鹏软件开发实践
8.3 鲲鹏软件迁移实践
8.3.1 鲲鹏软件迁移流程
8.3.2 编译与迁移
8.3.3 典型迁移实践
第9章 鲲鹏通用计算平台基础管理
学习目标
9.1 鲲鹏通用计算平台基础管理实践
9.1.1 任务概述
9.1.2 BIOS及RAID的查看与配置
9.1.3 iBMC的查看与配置
9.2 深度学习平台安装与调试
9.2.1 任务概述
9.2.2 深度学习平台基本配置
9.2.3 搭建深度学习平台的开发及运行环境
第10章 openEuler操作系统及虚拟化应用实践
学习目标
10.1 基于鲲鹏通用计算平台的openEuler操作系统实践
10.1.1 任务概述
10.1.2 openEuler操作系统安装与部署
10.1.3 openEuler操作系统基本操作实践
10.2 基于鲲鹏通用计算平台的虚拟化应用实践
10.2.1 任务概述
10.2.2 KVM虚拟化安装与基础配置
10.2.3 虚拟机创建与管理操作实践
第11章 基于鲲鹏通用计算平台的Web实践
学习目标
11.1 基于鲲鹏架构的Web应用实践
11.1.1 任务概述
11.1.2 LNMP实践
11.1.3 鲲鹏加速器的配置与调优
11.2 基于鲲鹏架构的Web应用实践
第12章 基于鲲鹏智能计算平台的深度学习案例实践
学习目标
12.1 鲲鹏智能计算平台
12.1.1 昇腾AI处理器
12.1.2 鲲鹏AI计算服务器
12.2 基于昇腾AI处理器的口罩检测案例实践
12.2.1 任务概述
12.2.2 基于Atlas服务器的口罩检测模型训练
12.2.3 基于kAi1s的口罩检测模型推理部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