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在中西哲学本体论比较和以汉英对比为主的语言对比的基础上,定位于时空规定性这种形而上的、纯然本原的层次,究问并回答“汉语的本质特点是什么”这一语言本体论问题,进而确立汉语话语体系下的本体语言观。
本研究以“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为基本思路,提出汉语为空间思维型语言这一本体语言观构想,通过哲学比较和语言对比的相互参证,最终以语言作为根本立足点,对这一构想进行了具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讨论。结论是:时空的抽象与具象、动态与静态、线性与块状等不同特点表征于语言,就会形成不同语言在范畴化程度、融合程度、动词与名词的不同地位及语法结构的连续性与块状性、勾连性与离散性、不可逆性与可逆性等方面的差异。在文字、构词、句法、篇章各个层面的反映时空的抽象与具象、动态与静态、线性与块状等特点的诸多语言特征上,汉语明显倾向于后一种特点,如范畴化程度较低,融合程度较低,名词包含动词,语法结构具有块状性、离散性和可逆性,等等。因此,与时间思维型语言的英语不同,汉语是空间思维型语言,汉语表层结构表现出来的各种个性特点不过是汉民族精神层面的空间意识的语言表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