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主题
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演变规律
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动力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案例选择
二、分析方法
三、调研过程
四、主要章节
第二章 村情分析
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
一、泗洪县概况
二、双沟镇概况
三、李庄村概况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区域比较
一、江苏农村收入、消费的区域差异
二、李庄村与邻近村庄发展条件比较
第三章 从小农生产迈向现代农业
第一节 农业现代化的相关理论与政策变迁
一、小农走向与现代农业相关理论
二、农业发展主要政策梳理
三、当前现代农业发展主要特征
第二节 农业新产业与新业态
一、农业生产与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成为重要支撑
三、农业规模化特征明显
四、农业绿色化得到重视
第三节 农业生产要素与生产效率
一、农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二、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利用效率提高
三、农业劳动力供给更高效
四、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第四节 小农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龙头企业成为关键枢纽
二、专业(股份)合作社还处于初级阶段
三、家庭农场发展迅速
四、小农生产不断边缘化
第五节 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考与展望
一、李庄村农业产业发展效果的反思
二、传统小农转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三、现代农业的未来走向
第四章 集体产权与资源开发
第一节 土地资源利用概况
一、耕地资源开发与利用
二、非耕地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二节 土地承包、流转与经营
一、土地确权情况
二、土地承包情况
三、承包地流转情况
四、承包地经营情况
第三节 农地所有权与土地制度认知
一、农户对承包地权属的认知
二、农户对宅基地权属的认知
第四节 村集体资产管理与开发成效
一、村集体收入稳步提升
二、村集体支出大幅减少
第五节 集体产权与资源开发展望
一、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二、释放乡村土地资源效能
三、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潜力
四、培育布局优势产业项目
五、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第五章 人力资源与就业结构
第一节 农村人力资源状况及其变动趋势
一、农村人力资源综合开发情况
二、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变动
三、人口质量、结构及其变动
四、人力资源的演变特点
第二节 劳动力资源配置及其变动趋势
一、县域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公共政策
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情况与变动趋势
第三节 农村劳动力深度转移的社会经济影响
一、农村家庭实现了由农业收入向非农收入的转变
二、农村儿童留守比例较高,实现全面发展的风险加大
三、村庄离婚率攀升,婚姻不稳定成乡村治理难题
四、农村老年人就业难度加大,生活质量不高
第四节 构建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
一、打造农村劳动力全生命周期的终身教育体系
二、率先实现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构建有利于农村儿童全面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
四、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五、弘扬传统优秀婚恋文化,加强农村和谐家庭建设
第六章 村庄拆迁与农民集中居住
第一节 农村宅基地制度与住房政策变迁
一、宅基地和房屋严格管控阶段
二、城乡建设用地市场试点探索阶段
三、积极纠偏与深化改革阶段
第二节 村庄拆迁及其对农民宅基地与居住的影响
一、地方政策的形成与推进
二、李庄村拆迁历程
三、农民居住现状
第三节 拆迁中农民的认知与行为
一、农民对宅基地与房屋产权的认知
二、农户对拆迁政策的了解程度
三、农户在拆迁时所持态度与心理状态
四、影响农户拆迁决定的因素
五、农户拆迁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六、拆迁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村庄拆迁导致的问题与农户现实困境
一、“自上而下”强制性的宅基地制度变迁,加速了农村居民离土离乡
二、相关规划和配套政策的缺乏,忽视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新困难
三、初期拆迁政策和操作的不完善,激发了农民的抵触情绪
第五节 村庄拆迁与集中居住展望
一、重新审视“城市中心论”,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一
二、因地制宜地推进政策实施,避免“一刀切”
三、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最大程度地保障农民利益
四、稳中求进,积极探索更为多样的村庄发展模式
第七章 从生存性需要到发展性需要
第一节 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一、“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特征
二、共同富裕的内涵
三、生活消费需求相关理论
第二节 居民收入实现新突破
一、收入水平及结构特征
二、收入水平及结构的横向比较
三、收入水平及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