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篇 韩国傩文化的现场研究
第一章 韩国别神祭的文化地位
第一节 别神祭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别神祭的概念新释
第三节 别神祭的类型划分
第二章 村民主导的农村型别神祭
第一节 河回别神傩舞祭的仪式构成
第二节 “国宝”河回傩的造型艺术
第三节 河回别神傩舞祭的复原过程
第四节 河回别神傩舞祭的庆典开发
第五节 河回傩面中神兽造型之新解
第三章 巫师主导的渔村型别神祭
第一节 东海岸别神祭的历史脉络
第二节 东海岸别神祭的仪式构成
第三节 东海岸别神祭的社会功能
第四节 东海岸别神祭的傩戏表演
第五节 东海岸别神祭的庆典开发
第四章 巫师主导的集市型别神祭
第一节 江陵端午祭的历史追溯
第二节 江陵端午祭的复原开发
第三节 江陵端午祭的文化原形
第四节 江陵端午祭的原形解构
中篇 中国傩文化的现场研究
第五章 巫师主导型傩文化的传承实态
第一节 灵山汉族巫傩仪式
第二节 环江毛南族还愿仪式
第三节 罗城仫佬族依饭仪式
第四节 广西境内其他傩文化
第六章 村民主导型傩文化的传承实态
第一节 安陲苗族芒蒿仪式
第二节 安太侗族帽告仪式
第七章 中韩傩仪演行结构与要素的异同
第一节 巫师主导型傩仪演行结构与要素的比较
第二节 村民主导型傩仪演行结构与要素的比较
下篇 韩国傩文化的非遗保护及其启示
第八章 韩国傩文化的保护开发实践
第一节 韩国“巫俗传统论”话语体系的建构
第二节 韩国“无形文化财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民俗资源化中韩国民俗学的定位探索
第九章 韩国傩文化保护开发经验对广西的启示
第一节 广西傩文化非遗保护及其瓶颈
第二节 傩文化非遗保护方式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