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的乡村社会的社会结构本质就是一种农耕生计方式和自然节律下的一种自然社会,其所有的表征都会在岁时节令的时间中被表现,在自然地理的环境空间中被呈现,所以,一年一度的“空间表征”,也就是其社会的一种节律性质的更新和重塑。黔中地区人群的“花园”“斗牛场”与“跳园场”的空间首先具有物理空间(空间实践)的性质,但它们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事物,又是一种“空间表征”,因为他们通过一系列的仪式、规约,以及习俗,把其社会结构和关系在空间中表现了出来。而每一个在空间表征中出现的仪式、规约和习俗,既把原先存在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表征了出来,又对新的文化意义进行了创造和表达,实现了“坐花园”“斗牛”与“跳园”作为“表征空间”的象征性和体验式空间的生产,使黔中地区人群的文化不断地走向其自身的未来。在这样的过程中,本书探讨了黔中地区人群的通婚结亲的理想空间、社会交往空间、生产和生活的空间,以及由此认知黔中地区人群的三个不同空间背后所表征的一系列隐喻,以及作为“表征空间”所生产出的不同层次的社会关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