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干扰信道概论
1.1 干扰信道模型
1.2 干扰信道容量的研究进展
1.2.1 干扰信道容量的界定
1.2.2 干扰信道容量的提升
1.3 干扰信道传输策略研究进展
1.4 本书结构安排
第2章 点对点码下的干扰信道容量
2.1 信道模型
2.2 可达速率区域
2.3 扩展到高斯干扰信道
2.3.1 不考虑时间共享变量的速率区域
2.3.2 多传输模式FDM/TDM速率区域
小结
第3章 叠加码下的干扰信道容量
3.1 基础知识和信道模型
3.1.1 联合典型序列
3.1.2 填充引理
3.1.3 信道模型
3.2 采用逐次干扰消除译码获得HK和CMG速率区域
3.2.1 获得HK速率区域
3.2.2 获得CMG速率区域
3.3 关于HK与CMG速率区域的等价性
3.3.1 从采用逐次干扰消除译码的译码顺序角度
3.3.2 从化简冗余表达式的角度
小结
第4章 点对点码和叠加码的高斯干扰信道容量比较
4.1 信道模型与定义
4.2 点对点和叠加高斯码下的内界
4.2.1 点对点高斯码下的内界
4.2.2 叠加高斯码内界
4.3 不使用时间共享变量的内界比较
4.3.1 主要结论
4.3.2 数值结果
4.4 使用时间共享变量的和速率比较
小结
第5章 多用户循环干扰信道的容量
5.1 信道模型
5.2 HK方案内界的SICD译码的可达性
小结
第6章 高斯干扰信道的干扰译码策略
6.1 信道模型
6.2 两种基本译码方法
6.2.1 TIN译码方法
6.2.2 DIC译码方法
6.3 最优译码策略
6.3.1 非对称高斯干扰信道
6.3.2 对称高斯干扰信道
小结
第7章 干扰信道的研究展望
第8章 无公共信息的广播中继信道的译码转发策略
8.1 信道模型
8.2 译码转发策略
8.2.1 离散无记忆广播中继信道
8.2.2 高斯广播中继信道
8.3 外界
8.3.1 割集界
8.3.2 利用辅助随机变量改进的外界
8.4 退化广播中继信道
8.4.1 物理退化广播中继信道
8.4.2 相对物理退化广播中继信道
小结
第9章 中继多址信道的译码转发策略
9.1 定义与信道模型
9.2 译码转发策略
9.2.1 离散无记忆中继多址信道
9.2.2 高斯中继多址信道
9.3 割集界
9.4 退化中继多址信道容量
9.4.1 物理退化中继多址信道
9.4.2 相对物理退化中继多址信道
小结
第10章 利用RLDPC矩阵实现无线传感网数据收集
10.1 感知矩阵基础
10.1.1 感知矩阵的性能指标
10.1.2 观测的Tanner图
10.1.3 RLDPC矩阵
10.2 RLDPC矩阵的构造
10.2.1 构造的理论基础
10.2.2 RLDPC矩阵构造算法
10.2.3 所构造的RLDPC矩阵的性能分析
10.3 基于所构造RLDPC矩阵的无线传感网数据收集方法
10.3.1 基于感知矩阵的无线传感网数据收集模型
10.3.2 基于RLDPC的无线传感网数据收集方法
10.4 实验结果
10.4.1 有无噪声下的观测重构
10.4.2 不同稀疏度的观测重构
10.4.3 基于四种感知矩阵的WSNs数据收集能耗
小结
第11章 利用RC和CS的可靠且高能效无线传感网数据收集
11.1 相关工作
11.1.1 LT码
11.1.2 压缩感知
11.2 结合LT码与CS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
11.2.1 通过观测矩阵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的模型
11.2.2 所提数据收集方法
11.3 实验结果、
11.3.1 不同稀疏度随机稀疏信号的重构性能
11.3.2 不同长度随机稀疏信号的重构性能
11.3.3 LT和LT+CS下的重构性能
11.3.4 LT和LT+CS下的能耗和存储空间
小结
第12章 通过CS和CV的无线传感网含噪数据收集
12.1 引言
12.2 相关工作
12.2.1 压缩感知
12.2.2 压缩感知在WSNs中的应用
12.2.3 交叉验证
12.3 所提数据收集方法
12.3.1 基于CS的WSNs数据收集模型
12.3.2 CV判断方法
12.3.3 CSCV数据收集方法
12.4 数值结果
小结
第13章 融合群智感知的WSNs数据收集
13.1 混合网络设计
13.2 混合网络性能仿真
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