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第一章 宗教美术考古的跨学科特征
第一节 宗教美术考古的成果梳理
第二节 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理论关系的探讨
第三节 考古报告层面形成的体系意义
第四节 编年史的理论意义
第五节 操作设想的关注度体系
第二章 编年史的体例特征与建构设想
第一节 编年史体例特征的认识
第二节 编年史三体系结构的设想
第三节 编年史关注度维度的思考
第四节 考古报告体系的建构设想
第五节 考古评论体系的建构设想
第六节 考古年表体系的建构设想
第三章 宗教美术考古发展的阶段划分
第一节 四个阶段的划分
第二节 依附期的发展与特征
第三节 停滞期的发展与特征
第四节 初建期的发展与特征
第五节 繁荣期的发展与特征
第四章 考古报告关注度体系的指标建构
第一节 关注度体系的主干指标设定
第二节 数量分布的整体关注度分析
第三节 数量分布的区域关注度分析
第五章 考古评论关注度体系的类型梳理
第一节 墓室壁画的考古评论
第二节 佛教美术的考古评论
第三节 道教美术的考古评论
第六章 考古评论的学者群与地区分布
第一节 墓室壁画考古评论的学者群与地区分布
第二节 佛教美术考古评论的学者群与地区分布
第三节 道教美术考古评论的学者群与地区分布
第四节 学者群与地区分布的总体认识
第七章 海洋考古与宗教美术
第一节 中国海洋考古成果梳理
第二节 海洋考古材料的三种类型
第三节 海洋考古材料的宗教美术意义
第八章 美术考古成果与文化遗产保护
第一节 文化遗产对美术考古成果的依赖
第二节 美术考古成果推动文化遗产保护
第三节 美术考古成果促进各方关注中国元素
第九章 文献史料与宗教美术考古
第一节 考古成果与文献史料的互证关系
第二节 传统史料的存在形式
第三节 宗教行为史料的艺术价值
第四节 艺术行为史料的宗教价值
第五节 中国宗族史料的特殊意义
附录一 中国宗教美术考古报告年表(1949—2019年)
附录二 中国宗教美术考古评论年表(1949—2019年)
索引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