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一代IPv6过渡技术--IPv6单栈和IPv4即服务
0.00     定价 ¥ 2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86012
  • 作      者:
    作者:李星//包丛笑|责编:阚瑞//董素芹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6-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以互联网设计原理为指南,详细分析互联网协议第四版(IPv4)和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数据报头结构和寻址原理,系统介绍新一代过渡技术中的协议翻译和地址映射的技术思路和适用于不同场景的IPv6过渡技术实现方案。 本书是作者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进行IPv6过渡技术研究时对产生的重要研究成果的系统化总结。这些成果已成为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组织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的RFC标准。
展开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1章 引言
1.1 第一代互联网
1.1.1 ARPANET
1.1.2 NCP
1.1.3 TCP/IP
1.1.4 互联网的第一次过渡:NCP到TCP/IP
1.2 下一代互联网
1.2.1 IPv
1.2.2 互联网的第二次过渡:IPv4到IPv6
1.3 未来互联网
1.3.1 未来互联网协议
1.3.2 互联网的第三次过渡:过渡到未来网络协议
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互联网设计原理
2.1 互联网设计原理的概念
2.2 IPv4的设计原理
2.2.1 基本设计原则
2.2.2 域名和地址问题
2.2.3 端对端地址透明性
2.3 IPv6的设计原理
2.3.1 基本设计原则
2.3.2 IPv6必须支持的功能
2.3.3 IPv6不需要考虑支持的功能
2.3.4 IPv6路由原则
2.4 IPv6设计原则的实践分析
2.4.1 IPv4和IPv6的兼容性问题
2.4.2 无状态和有状态技术的选择
2.4.3 其他问题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IPv6过渡技术演进
3.1 传统IPv6过渡技术和标准
3.1.1 双栈技术
3.1.2 封装(隧道)技术
3.1.3 翻译技术
3.2 传统IPv6过渡技术的困境和反思
3.2.1 传统IPv6过渡技术的困境
3.2.2 IETF关于新一代IPv6过渡技术的考虑
3.3 新一代IPv6过渡技术和标准
3.3.1 新一代IPv6过渡技术发展历程
3.3.2 新一代IPv6过渡技术分类
3.3.3 新一代IPv6过渡技术标准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新一代IPv6过渡场景
4.1 翻译技术的基本应用场景
4.1.1 场景1:IPv6网络(客户机)发起对IPv4互联网(服务器)的访问
4.1.2 场景2:IPv4互联网(客户机)发起对IPv6网络(服务器)的访问
4.1.3 场景3:IPv6互联网(客户机)发起对IPv4网络(服务器)的访问
4.1.4 场景4:IPv4网络(客户机)发起对IPv6互联网(服务器)的访问
4.1.5 场景5:IPv6网络(客户机)发起对IPv4网络(服务器)的访问
4.1.6 场景6:IPv4网络(客户机)发起对IPv6网络(服务器)的访问
4.1.7 场景7:IPv6互联网(客户机)发起对IPv4互联网(服务器)的访问
4.1.8 场景8:IPv4互联网(客户机)发起对IPv6互联网(服务器)的访问
4.2 翻译技术的扩展应用场景
4.2.1 场景1的1:1双重翻译扩展
4.2.2 场景1的1:N双重翻译扩展
4.2.3 场景1的1:N封装模式扩展
4.2.4 场景2的1:1双重翻译扩展
4.2.5 场景2的1:N双重翻译扩展
4.2.6 场景2的1:N封装模式扩展
4.2.7 场景5的双重翻译1:1扩展
4.2.8 场景6的双重翻译1:1扩展
4.3 翻译技术的框架和组件
4.3.1 翻译器
4.3.2 域名系统
4.3.3 参数发现和配置
4.3.4 主机系统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协议处理技术
5.1 IPv
5.1.1 IPv4报头格式
5.1.2 分片处理
5.1.3 IPv4数据报文案例
5.2 ICMP
5.2.1 IPv4控制消息格式
5.2.2 ICMP消息定义
5.3 IPv
5.3.1 IPv6报头格式
5.3.2 IPv6扩展报头
5.3.3 数据报文大小问题
5.3.4 流标签
5.3.5 流量类型
5.3.6 高层协议
5.3.7 安全考虑因素
5.4 ICMPv
5.4.1 IPv6控制消息格式
5.4.2 ICMPv6错误消息
5.4.3 ICMPv6信息性消息
5.4.4 安全考虑
5.5 UDP
5.6 TCP
5.6.1 TCP报头格式
5.6.2 TCP状态
5.7 协议翻译
5.7.1 IPv4/IPv6翻译模型
5.7.2 从IPv4转换为IPv
5.7.3 从IPv6转换到IPv
5.7.4 IP地址映射要点
5.7.5 安全考虑因素
5.8 ICMP源地址处理
5.8.1 ICMP扩展
5.8.2 无状态地址映射算法
5.9 协议封装
5.9.1 IPv6隧道
5.9.2 隧道IPv6报头
5.9.3 隧道数据报文分片处理
5.9.4 IPv6隧道错误报告和处理
5.9.5 安全考虑
5.10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地址映射技术
6.1 IPv4地址结构
6.1.1 无分类IPv4地址结构
6.1.2 特殊IPv4地址
6.1.3 私有地址空间和共享地址空间
6.2 IPv6地址结构
6.2.1 IPv6地址
6.2.2 唯一本地IPv6单播地址
6.3 地址映射技术
6.3.1 IPv4嵌入IPv6地址
6.3.2 IPv6前缀类别
6.3.3 映射实例及其文本表示
6.3.4 部署指南
6.3.5 安全考虑因素
6.4 地址映射技术扩展
6.4.1 端口映射算法
6.4.2 PSID后缀编码格式
6.4.3 EA-bits前缀编码格式
6.4.4 将扩展的“IPv4可译IPv6地址”映射到RFC1918空间
6.5 显式地址映射扩展
6.5.1 显式地址映射
6.5.2 IP地址转换流程
6.5.3 IPv6流量发夹
6.6 组播地址映射
6.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域名支撑技术
7.1 DNS
7.1.1 DNS64简介
7.1.2 DNS64规范
7.1.3 AAAA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