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to the Chinese Readers
代译序:概念隐喻理论2.0
译者前言
前言
第1章 经典CMT及突出问题概要
1.1 无处不在的隐喻
1.2 概念隐喻的术语化定义
1.3 对拓展性知识的映射
1.4 从具体域到抽象域的映射
1.5 思维中的隐喻
1.6 隐喻与现实建构
1.7 隐喻的多模态性
1.8 概念隐喻的基础
1.9 基本隐喻和复合隐喻
1.10 意象图式和隐喻
1.11 隐喻和语法
1.12 隐喻的神经理论
1.13 普遍性和变体
1.14 语境和隐喻
1.15 隐喻网络
1.16 对CMT的批判
1.17 CMT的现状
1.18 ECMT
第2章 比喻性地理解抽象概念,字面性地理解具体概念,是否也能比喻性地理解具体概念?
2.1 界定字面意义
2.2 究竟何为字面意义?
2.3 气味作为目标域
2.4 结论
第3章 直接还是间接浮现?
3.1 概念系统简要说明
3.2 隐喻还是转喻?
3.3 几个延伸问题
3.4 结论
第4章 域、图式、框架还是空间?
4.1 意象图式、域、框架及心理空间
4.2 隐喻与结构化概念体验
4.3 “建筑”隐喻
4.4 概念隐喻多层观的概貌
4.5 概念隐喻多层观的影响
4.6 视觉隐喻
4.7 结论
第5章 概念性还是语境性?
5.1 意义构建的成分
5.2 语境的类型及语境因素的种类
5.3 局部语境和整体语境
5.4 对隐喻产出实施语境作用
5.5 语境影响与图式层级
5.6 图式层级和语境在隐喻性创造中的作用
5.7 语境和视觉隐喻
5.8 两种视觉隐喻
5.9 结论
第6章 离线还是在线?
6.1 心理空间层隐喻的多种用法和功能
6.2 混合隐喻
6.3 概念隐喻与概念整合
6.4 结论
第7章 扩展视角下的CMT框架
7.1 CMT的两个主要问题
7.2 体验性隐喻与话语隐喻
7.3 隐喻意义的种类
7.4 隐喻类型
7.5 CMT的语境观和多层观框架
7.6 一个尝试性的和非正式的加工模型
7.7 总结
第8章 总结:对五个问题的回应
8.1 比喻性地理解抽象概念,字面性地理解具体概念、是否也能比喻性地理解具体概念?
8.2 直接还是间接浮现?
8.3 域、图式、框架还是空间?
8.4 概念性还是语境性?
8.5 离线还是在线?
8.6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