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明确指出中医脉学乃是一种用深邃的心灵与灵敏的触觉形成的经验科学,并客观地说明这种经验科学的实用价值。第二章是对两手寸关尺六部分候脏腑的机理,试图用寸口之脉乃是心血管之脉与经络系统之脉的合金这一观点作出阐释与探讨。第三章为“脉象分类及各种脉象的病理基础”,提出新的脉象分类的标准,并吸收临床上常能见到的,为西医所称道的 5 种脉名,中西合流共为 36 种脉象,依照二分法的划分原则,分为形态和节律两大子项,再由子项划分为若干亚类,每种脉象附有病理因素示意图。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研究脉学的目的 /003
第二节 脉学的研究必须是中西医学理论互相结合 /007
第三节 脉学在中西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主要依据 /012
第四节 “脉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实际价值 /019
一、中医对病因学和发病学的认识 /019
二、脉学对病因学的诊断价值 /026
三、脉学对发病学的诊断价值 /028
第五节 脉学是感官的经验科学 /031
一、经验科学就是用思想去把握客观实在 /031
二、经验科学必须以逻辑学为工具 /034
三、经验科学必须矫正“断之以臆”的思想偏弊 /043
第六节 脉学的触诊方法不能用机械描绘代替 /045
一、触诊在脉学上的优缺点 /045
二、机械描绘在脉学上的优缺点 /047
第二章 左右寸口分候脏腑机理阐探
……
二十三、动脉 /215
第六节 脉象节律改变的病理基础 /219
一、数脉 /219 二、急脉 /224
三、缓脉 /226 四、迟脉 /228
五、奇脉 /231 六、代脉 /233
七、结脉 /237 八、促脉 /239
九、散脉 /242 十、微脉 /244
十一、差脉 /245 十二、复脉 /249
附:七怪脉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