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祖国医学的宝库,是人类重要的药源,有着*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寻宝——厨余垃圾里的中草药》立足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问题和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结合全国范围内垃圾分类和中医药科普推广,从日常生活中丢弃的厨余垃圾入手,发掘其中隐藏着的一些“宝贝”。它们经过简单加工处理,可成为具有临床价值的中药材。《寻宝——厨余垃圾里的中草药》对厨余垃圾按照蔬菜、水果、坚果、水产家禽等进行分类,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逐类介绍隐藏在厨余垃圾中的“宝藏中草药”。
第一篇 寻宝蔬菜类厨余
1.1 蚕豆——蚕豆荚壳、蚕豆壳
蚕豆
(Cándòu)
蚕豆,是*古老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为跨年生草本植物,南方于霜降前后播种,故民间称为寒豆。蚕豆剥除里面的豆子,其青色荚壳便是我们的一味中药——蚕豆荚壳。而我们吃蚕豆时,吐出的蚕豆种皮放水中浸透、晒干,又是另一味中药——蚕豆壳。
蚕豆荚壳
(Cándòu Jiáké)
蚕豆荚壳又名蚕豆荚、蚕豆黑壳(《本草纲目拾遗》),为豆科植物蚕豆Vicia faba L.的果壳。蚕豆在全国各地广为栽培。夏季果实成熟呈黑褐色时采收,除去种子、杂质,晒干,研磨成粉,密闭装袋或装瓶,置干燥阴凉处或冰箱冷藏保存;或可取青荚壳鲜用。
【化学成分】主要含β-L-丙氨酸、多巴、D-甘油酸。
【性味归经】味苦、涩,性平。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止血,敛疮。主治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手术出血,烧烫伤,天疱疮。
【药理作用】
利尿作用蚕豆荚所含甘油酸,对兔有利尿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50 g;或制成散剂。外用:炒炭研细调敷。
蚕豆荚壳
【临床应用】
1. 治天疱疮蚕豆荚壳,枯矾。研末,菜油调敷。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清 赵学敏)。
2. 治水火烫伤蚕豆荚壳。炒炭研细,麻油调敷。出自《上海常用中草药》(上海市出版革命组)。
3. 治咯血、水肿蚕豆荚壳水煎,日服。出自《秘方集验》(清 王梦兰)。
4. 治鼻衄及血尿蚕豆荚壳水煎,日服3次。
5. 手术野止血用消毒纱布浸蚕豆荚壳水煎液敷于伤口处,主治手术野止血。
蚕豆壳
(Cándòuké)
蚕豆壳又名蚕豆皮、蚕豆衣,为豆科植物蚕豆的种皮。取蚕豆放入水中浸透,剥下豆壳,晒干,研磨成粉,密闭装袋或装瓶,置干燥阴凉处或冰箱冷藏保存。
【化学成分】主要含多巴-O-β-D-葡萄糖苷、多巴、L-酪氨酸、原花青素等。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入肾、胃经。
【功能主治】利尿,渗湿,止血,解毒。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吐血,胎漏,下血,天疱疮,黄水疮,瘰疬。
【药理作用】
1. 对细胞生长的作用蚕豆壳水提取物可抑制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白介素-6和白介素-8,从而抑制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减轻炎症反应。
2. 抗氧化作用[1]蚕豆壳提取物可清除自由基及抑制脂质过氧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 g。外用:炒炭研细调敷。
【临床应用】
1. 治天疱疮蚕豆壳煅后研末,敷于患处。出自《本草求原》(清 赵其光)。
2. 治水肿,脚气,小便不通蚕豆壳煎服。出自《活人慈航》(清 郑道谦)。
3. 健胃止渴蚕豆壳炒焦茶饮。出自《国药的药理学》(牟鸿彝)。
蚕豆壳
4. 治吐血蚕豆壳煎汤,日服。出自《秘方集验》(清 王梦兰)。
5. 治胎漏蚕豆壳炒熟研末,加糖调服。出自《种福堂公选良方》(清 叶天士)。
6. 治疬串蚕豆壳,麻油浸泡,烘焙研末,调搽患处。出自《行箧检秘》(佚名)。
7. 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2]蚕豆壳磨粉,加红糖适量,沸水冲服。
8. 治高血压[3]蚕豆壳,夏枯草,女贞子,车前草,冬瓜皮,金钱草。水煎服。
参考文献
[1]阎娥,刘建利,原江锋,等.蚕豆壳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2):65-67.
[2]刘光泉.蚕豆药用便方[J].湖南农业,2003,00(13):27.
[3]陆建华.降压灵糖浆治疗高血压[J].江苏医药,1977,(2):33.
蚕豆壳(饮片)
1.2 葱——葱须
葱
(Cōng)
葱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料,我国是葱的原产地之一,《山海经》中已经有葱的记载,现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葱的全身都是宝,葱白、葱叶、葱子皆可入药,平时我们扔掉的葱须也有药用价值。
葱须
(Cōngxū)
葱须又名葱根,为百合科植物葱Allium fistulosum L.的须根。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解毒,散瘀。主治风寒头痛,喉疮,痔疮,冻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 g;或研末。外用:研末作吹药或煎水熏洗。
【代表方剂】
1. 葱豉黄酒汤豆豉,葱须,黄酒。具有解表和中之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出自《食疗本草》(唐 孟诜)。
2. 槐枝散槐枝,无食子,马齿苋,生地黄,海螵蛸,胡桃,青橘皮,地黄花,皂荚,槲叶,葱须。主治须黄白。出自《圣济总录》(卷一二一)(宋 太医院)。
3. 散瘀和伤汤番木鳖,红花,生半夏,骨碎补,甘草,葱须。主治碰撞损伤,瘀血积聚。出自《医宗金鉴》(卷八十八)(清 吴谦)。
【临床应用】
1. 解烦热,补虚劳,治伤寒头痛、寒热及冷痢肠痛,解肌发汗葱须,豆豉。浸酒煮饮。出自《食疗本草》(唐 孟诜)。
2. 治喉中疮肿 葱须,胆矾。研匀吹患处。出自《杜壬医准》(宋 杜壬)。
3. 治冻伤葱须,茄根。水煎洗泡患处。出自《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卫生局、科技局)。
4. 治牡痔葱须,桃叶。水煎,入盆内,趁热熏洗,日三两度。出自《圣济总录》(宋 太医院)。
5. 治关节炎、肩周炎[1]细盐,葱须,生姜。炒热敷患处,有追风祛湿之功效。
生活小妙招
1. 葱须开胃 葱须洗净,后加盐、揉透,腌制20分钟。取豆腐丝,加糖提鲜,再放少许酱油和辣椒油提味,能起到开胃的作用。
2. 通鼻塞姜汤熬制时加入葱须一起熬煮,可通鼻塞。
参考文献
[1]周晓博.验方三则[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4,(4):46.
1.3 冬瓜——冬瓜皮、冬瓜子、冬瓜瓤
冬瓜
(Dōngguā)
冬瓜是一年生草本,四季都会吃到的蔬菜,《神农本草经》中已有栽培记载。主产地为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四川等。它的全身都是宝:冬瓜藤清肺化痰、通经活络;冬瓜叶清热、利湿、解毒。而且,吃冬瓜的时候,被我们丢弃的皮、子、瓤等湿垃圾,也是很有用的中药。
冬瓜皮
(Dōngguāpí)
冬瓜皮又名白瓜皮、白冬瓜皮,为葫芦科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Thunb.)Cogn.的干燥外层果皮。食用冬瓜时,洗净,削取外层果皮,晒干。
目录
前言
第一篇寻宝蔬菜类厨余1
1.1蚕豆——蚕豆荚壳、蚕豆壳2
蚕豆荚壳2
蚕豆壳3
1.2葱——葱须4
葱须5
1.3冬瓜——冬瓜皮、冬瓜子、冬瓜瓤6
冬瓜皮6
冬瓜子9
冬瓜瓤11
1.4黑豆——黑豆衣13
黑豆衣13
1.5黄瓜——黄瓜皮、黄瓜子16
黄瓜皮16
黄瓜子17
1.6苦瓜——苦瓜子20
苦瓜子20
1.7绿豆——绿豆衣22
绿豆衣22
1.8菱——菱壳26
菱壳26
1.9南瓜——南瓜蒂、南瓜瓤、南瓜子29
南瓜蒂30
南瓜瓤31
南瓜子32
1.10茄子——茄蒂34
茄蒂34
1.11丝瓜——丝瓜皮、丝瓜蒂36
丝瓜皮36
丝瓜蒂38
1.12玉米——玉米须39
玉米须40
第二篇寻宝水果类厨余43
2.1甘蔗——甘蔗皮、甘蔗滓44
甘蔗皮44
甘蔗滓45
2.2柑橘类——陈皮、橘红、橘白、橘核、橘络47
陈皮47
橘红50
橘白51
橘核52
橘络53
2.3橄榄——橄榄核56
橄榄核56
2.4梨——梨皮58
梨皮58
2.5荔枝——荔枝壳、荔枝核60
荔枝壳60
荔枝核61
2.6龙眼——龙眼核、龙眼壳63
龙眼核64
龙眼壳65
2.7杧果——杧果核67
杧果核67
2.8枇杷——枇杷核70
枇杷核70
2.9山楂——山楂核72
山楂核72
2.10石榴——石榴皮74
石榴皮74
2.11柿子——柿子皮、柿蒂78
柿子皮78
柿蒂79
2.12甜瓜——甜瓜蒂、甜瓜皮、甜瓜子81
甜瓜蒂82
甜瓜皮84
甜瓜子84
2.13西瓜——西瓜皮、西瓜子壳、西瓜子仁87
西瓜皮87
西瓜子壳89
西瓜子仁89
2.14杨梅——杨梅核仁91
杨梅核仁91
2.15樱桃——樱桃核92
樱桃核93
2.16枣——枣核94
枣核95
第三篇寻宝坚果类厨余97
3.1核桃——分心木98
分心木98
3.2栗子——栗壳、栗荴100
栗壳100
栗荴102
3.3葵花子——向日葵花盘104
向日葵花盘104
3.4莲子——莲房、莲衣106
莲房107
莲衣108
第四篇寻宝水产家禽类厨余111
4.1贝壳类——石决明、牡蛎、蚬壳、蛏壳、蛤壳112
石决明112
牡蛎114
蚬壳117
蛏壳118
蛤壳118
4.2蟹类——蟹壳121
蟹壳121
4.3乌贼(墨鱼)——海螵蛸123
海螵蛸124
4.4鱼类——鱼骨、鱼鳞、鳝鱼骨126
鱼骨127
鱼鳞127
鳝鱼骨129
4.5鸡——凤凰衣、鸡蛋壳130
凤凰衣130
鸡蛋壳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