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危言:当代大学生阅读危机干预方略》:
(一)新媒体平台品牌的维护与发展
高校图书馆选择微博、微信或其他形式的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发布、活动宣传和阅读推广,这无疑是将自己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面向公众。账号发表的言论、代表的立场都毫无遮蔽地被展现在大众面前。一条正面消息受到追捧,带来的是数以倍计的流量与赞扬;一条负面消息受到关注,带来的则是排山倒海的质疑与嘲讽。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始终认识到新媒体的即时性与公开性具有的“双刃剑”特性,以及用户对于“图书馆”这一存在本身具有的天然的正面的、文化性的期待。一个学校图书馆的多媒体平台账号,代表的不仅仅是图书馆自身,更代表了一所学校的格调与素养。因此,笔者认为,不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及至其他的新媒体平台,图书馆多媒体平台账号的运营人员都有必要将账号作为一个品牌进行维护与发展。
借鉴企业管理领域的“企业的统一化系统”理念,高校图书馆在利用新媒体平台方面,可化为平台的理念识别、平台发布内容的行为识别以及平台外观元素的视觉识别。
平台品牌的理念识别,要求高校图书馆对建立新媒体平台的初衷和理念进行梳理,要明确开通新媒体账号的目的,需要传递的理念,发布的内容如何反映阅读推广、如何反映特色以及如何评价效果。这些内容在梳理清楚后可在微博的基本信息简介以及微信公众号的功能介绍中进行展示,用户在关注时即可了解。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功能介绍为“读者服务,宣传推广”,言简意赅,信息直接。
平台发布内容的行为识别,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平台发布的每一条内容都要言之有物,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绝对的真实性,不能够有未经审核和筛选的不实信息流传。若是将发布内容在微博内容的开头用话题“##”的方式或在微信的标题中用中文状态下的中括号“【】”进行标引和归类,让用户一目了然,效果会更好,同时显示出平台内容的体系感和条理性。
平台发布的阅读推广内容,要努力挖掘和体现自身特色。目前比较普遍的方式是结合本校的活动进行发布,同时深度挖掘馆藏资源,这会让本校关注者更有亲切感和归属感。如南京大学新浪微博账号就用“【馆藏撷珍】”来介绍馆藏古籍,以推广馆藏,增广读者见闻。在所有阅读推广的内容中,图书推荐是最常见和传统的项目,高校图书馆应尽量在提供基本图书信息、馆藏情况和索书号的基础上,在内容编辑和呈现方式上着力创新。如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推荐书目】l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你会迷上这推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串联起数部推荐作品,不仅推荐图书,还推荐相关的影视作品,并将书影、索书号等信息融入其中,语言俏皮可爱,读来十分过瘾。
平台外观元素的视觉识别则要求将新媒体平台的诸多外观因素统一化,同时要求体现图书馆或学校的特点,这就好比连锁快餐店的装修和工作人员的制服。如果条件允许,高校图书馆应优先在账号所在的平台上开启官方认证。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权威性,使读者更加信任和依赖;另一方面账号会有更多的功能,使宣传推广具有更多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还有微信公众号的导引信息,即用户订阅后微信公众号自动推送的一条信息。导引信息具有特殊的作用,应该好好把握。高校图书馆应利用导引信息尽量唤起用户的喜悦、惊喜、亲切等感情,拉近与用户的距离。
(二)新媒体平台内容的维护与发展
新媒体平台的维护与发展,仅仅进行品牌外观的建设是不够的,因为内容才是支撑品牌长远发展的核心。内容应具有独创性、时效性、连贯性和可靠性四个特点。
独创性。目前高校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阅读推广内容包括图书推荐、讲座预告和活动宣传。有些高校推出了创新性的活动和举措,这部分内容中,实际的内涵独创性自然是具备的,但从推广内容的分类上来说,仍然具有同质性的弊端。因此,如何能在这部分内容上进行突破,将常见的内容做得耳目一新,才是值得努力的方向。如中山大学在微博中宣传的“阅读无止境、借书无限量”之环保袋、帆布袋设计比赛,将读书、借阅和设计、环保结合在一起,使活动呈现出别样的层次感。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内容,就算来源于网络,也可通过重新整合让原有内容为自己的主题服务。
时效性。微博和微信都是即时社交工具,要求发布的内容具有时效性,具体而言,即发布的内容所涉及的人物、时间应具有新鲜的特点,少发、不发已经过期的消息。虽然相比之下,微信公众号的时效性不如微博,但微信公众号也要注意内容的时效性,不可“炒冷饭”。当然,二者也要注意不要一味追求热点,要更加注重内容的思考性与独立性。另外,在时效性方面,除了要注意内容本身的及时,也要结合微信公众号新的呈现方式带来的变化。如发布的时间对用户点开推送内容的影响已经有了相关研究,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和数据,对推广内容的推送时间有更精准的把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