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研究丛书”注重以史为据、史论紧密结合,论从史出;注重阐释中国共产党所坚守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注重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思想性与现实针对性相统一;注重把握时代需求、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注重以宽广的世界眼光观察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注重追求读者喜欢的呈现形式。
“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研究丛书”由上海社科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分专题撰写,力求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充分反映贯穿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一历史进程之中的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作用,为以史育人、以史咨政做有益的工作。本书是其中专门研究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国际观的专著,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强烈的民族复兴意识与广阔的国际视野相结合形成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观,在新时代为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发挥精神底盘和思想航标的作用。
绪.论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就有着强烈的民族自救、复兴意识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在建党百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观察、分析、运筹和应对国际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观。1949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后,党中央坚持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党的国际观对中国人民的主流国际意识引领。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对外工作与政府外交统一于国家总的内外战略目标之下。
一、国际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的时间里走过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多个历史时期,对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党际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国际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党和国家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日益丰富的对外工作实践和同国际思想的交流、交锋和交融中,党的国际观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国际观内涵丰富,通常是指关于国际局势的分析判断,以及关于国际社会发展演变规律的认识。针对不同的研究主体,国际观包含的具体内容会有所差异。例如有学者将马克思的国际观界定为观察和分析国际社会历史变迁和发展规律的立场、方法和观点的集合体,集中体现为对世界历史变迁和世界交往演变规律的基本认知、对国际社会制度变迁和主体力量关系矛盾运动的价值判断,以及追求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伦理正义的文化向度。 也有学者提出,国际观是指某个阶段一个国家的主流人群对外部世界的共同认识,包括特定的集体心态、对外部世界的知识水平、与外部世界互动的热情等。 此外,还有学者将国际观定义为一个国家对世界形势、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基本看法、态度和理念,是国家确定对外政策、开展对外交流的基本依据。
综合已有的概念认识,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观是指,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和主要领导人关于国际形势、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规律以及中国和世界互动联系的总体立场、观点和方法,主要包括:国际体系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规律,特定时期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的基本特征、驱动因素和演变趋势,国际关系及党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的国际定位和作用等。
国际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内涵相当丰富,理论上来说,举凡中国共产党关于国际和地区局势、国际热点问题、国际关系、党际关系等方面的立场和观点都应包括在其中。然而,就其重要性和影响力而言,尤其应重点关注时代主题、国际格局、国际秩序、国际关系准则、党际关系原则五个方面。
一是关于时代主题。时代不是一般的历史发展时期或阶段,而是一个以生产方式、社会经济制度、社会阶级关系的变革为标志的大的历史时代。
绪.论/1一、国际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1二、国际观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对内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4三、全书概要/9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百年国际观的来源和特点/12第一节理论渊源/12一、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13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18三、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26第二节实践基础/31一、从世界历史和中华民族对外交往史中获得启示/32二、从党和国家对外工作中总结经验/36第三节主要特点/40一、世界观和方法论/40二、基本立场和主要观点/46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观/63第一节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国际背景及其国际观的萌芽/63
一、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指导下诞生/64二、中国共产党国际观的萌芽/68三、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71
第二节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国际观/75一、反对日本侵略中国/75二、服务世界社会主义革命/80三、内在张力及其消解/82
第三节国际统一战线思想/87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88二、重视与美国的接触/89三、重视与苏联的合作/94
第四节对战后国际局势的认识及国际观的调整/97一、战后世界仍将面临压迫与反压迫斗争/97二、对美国认识的转变/100三、冷战格局与“中间地带”/103
第三章.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观/106第一节国际视野下关于时代主题的研判/107一、两极格局下“战争与革命”命题的理论渊源/107二、中国共产党的研判实践/110第二节新中国外交方针的确立和实施/113一、“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提出与确立/114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历史回溯/118第三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践行/121一、转折的起点——“发自中国的声音”/122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伟大历史实践/125
第四节“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128一、主动思考、引领世界趋势发展的理论/129二、“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实践“三分法”/132三、旗帜鲜明地让世界人民“站起来”/135
第五节反对霸权主义和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137一、反对霸权主义是争取独立、平等的基本要求/138二、“两手准备、坚决斗争”的自主态度/140三、“一条线”与“一大片”的基本逻辑/143
第六节党际关系的初步建立和曲折发展/144一、党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146二、党际关系建设的基本特点/150
第四章.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观/153第一节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要论断/154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论断的主客观条件/156二、对战争与和平问题认识的转变/162三、站在全人类的高度认识发展问题/166第二节关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研判/170一、世界多极化趋势是历史发展潮流/171二、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174三、中国是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177第三节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79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181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184三、尊重世界多样性和倡导树立新安全观/187四、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192
3
第四节倡导建立新型党际关系/195一、新型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196二、党际关系取得突破性发展/200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观/204第一节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5一、更加均衡的国际格局正在形成/206二、经济全球化面临动能转换和深度调整/209三、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蕴藏巨大变革/214第二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16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217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路径/222三、“一带一路”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228第三节坚持多边主义和完善全球治理/235一、以公平正义为理念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235二、倡导树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240三、维护多边主义和推动多边国际合作/242第四节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246一、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提出和发展/246二、新型国际关系思想的本质要求/248三、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252第五节建设新型政党关系推动人类文明进步/256一、发挥政党的政治引领作用/257二、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260三、搭建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263
结束语/266
一、历史使命和世界意义/266
二、主要挑战和努力方向/272
主要参考文献/281重要活动和文献节点/285后.记/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