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营 伟大的转型 金融个性化重塑全球银行业 金融变革的未来趋势 万物金融化 财富机遇 全球银行业思想领袖《亚洲银行家》创始人 以理 著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765984
  • 作      者:
    以理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
  • 出版日期:
    2024-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1.系统阐释数字化将如何重塑金融、经济与社会

本书分析了未来金融发展趋势,特别分析了科技颠覆性技术对金融变革的影响,指出加密货币、区块链、游戏等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将改变机构、市场和社会在网络时代的运作方式,为金融机构及从业者的转型发展、国家监管,以及社会如何成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指出方向。

2.面对时代变革,我们如何正确理解与应对

本书指出金融业正在从当下的数字平台时代转向前所未有的个性化时代,“万物金融化”,金融将成为整个社会个性化的“操作系统”,人类朝着个人对社会的更大赋权迈进的步伐将大大提速。我们需要打破一切思维定式,以帮助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抱变化。

3.百科全书,启人思考

本书几乎涵盖了金融服务的各个方面,系统梳理了金融创新简史,既有宏大的时代叙事,也有入胜入微的细致描写。尽管涵盖了许多复杂的金融和技术主题,但作者将它们与数字时代之前的行业联系起来,这使得本书不仅对金融和区块链技术领域的专家,而且对普通人来说都是可以阅读的。作者直面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困难的现实问题,还不断提出新的、更深刻的问题,并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集中阐释,用启发式的语言激发读者思考,探究有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4.作者重磅

作为全球银行业思想领袖,作者长期为全球领先的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2021年、2022年连续入选“全球金融科技影响50人”(Fintech Power 50),1999年被评为“亚洲卓越商业新闻人物”。本书系统梳理作者多年研究经验及行业洞察,提炼成系统的关于银行与未来金融发展趋势的重要见解。

5.多位专家重磅推荐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美国国会前议员、《多德-弗兰克法案》共同起草者巴尼·弗兰克,“碳交易之父”“金融期货之父”、美国金融交易所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桑德尔等专家学者作序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新加坡]以理(Emmanuel Daniel)

全球银行业思想领袖,国际知名杂志《亚洲银行家》及“财富与社会”项目、银行质量报告(BankQuality.com)创始人, 2021年、2022年连续入选“全球金融科技影响50人”(Fintech Power 50),1999年被评为“亚洲卓越商业新闻人物”。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制冰技术和电冰箱的出现,改变了曾经全球盛行的冰贸易。今天,科技颠覆性技术驱动金融业创新与深刻变革。


30年前比尔·盖茨预言将要消失的银行,是否终究难逃宿命?未来金融,将迈向何方?作为个体,在这场时代转型中我们如何发现趋势,抓住机遇?


全球银行业思想领袖以理,在《伟大的转型》一书中,阐释了金融个性化如何重塑全球银行业。书中系统分析了科技驱动的金融变革,对现有金融机构、交易市场、监管制度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提出“金融个性化”时代即将到来,在“万物金融化”下,我们须打破思维定式,认清真正的创新及其带来的挑战,适应转型,推动转型,抓住机会,同时为下一次金融危机做好准备。


作者富有见地和启发性的观点,为金融从业者及科技领域创新者、颠覆者提供前沿视野,并为顶层政策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为关心经济和金融转型发展的普通读者,提供洞悉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


展开
精彩书摘

中文版自序

我记得是在2003 年, 在华盛顿著名的威尔希尔酒店, 我与一位美国参议员和一位说客共进午餐, 我们边吃边聊。当时正值伊拉克战争, 我的美国朋友讨论全球地缘政治, 他们表示, “我们(美国) 能够负担” 每月10 亿美元的战争费用。然后他们转向我, 他们两位都知道我在中国待了很久, 他们告诉我, 他们在为当时中国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问题担心。

20 年过去了, 美国在伊拉克的两场战争被证明是确切的灾难, 接下来的2008 年, 美国引发了全球银行危机, 这场危机起源于纽约的投资银行。与此同时,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从2003年的1. 4 万亿美元增长到2022 年的17. 95 万亿美元, 中国建成了世界有史以来最令人惊叹的基础设施。

我看到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非常努力地工作, 它们广泛学习和借鉴那些被认为是全球最佳的监管实践, 包括国际清算银行、金融稳定论坛(FSB)、国际金融标准委员会 (IFSB) 和其他跨国机构的先进经验。

与此同时, 中国也是一些最令人惊叹的技术和创新的发源地, 这些创新有的是由传统银行发起的, 有的源自新的大型科技公司。早期, 一些创新发生在必要的立法到位之前。如今, 在中国实施创新, 尤其是涉及数据、人工智能和支付方面的创新, 创新机构与监管部门的合作意识更强。也因此, 创新可能会比以前来得慢, 但作为整体设计的一部分, 会以更深思熟虑和可持续的方式推进。

我必须提醒大家, 并不是我在这本书中讨论的所有创新, 都一定符合当今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本书旨在揭示全球范围内 (包括与中国存在根本性差异的司法管辖区) 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我期待中国读者在阅读本书时保持开放的心态, 并以适合中国的方式翻译和理解我的想法。

话虽如此, 我相信金融个性化是一种全球趋势, 我们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看到了这一点。我相信中国对此是持开放态度的。传统银行和大型科技公司之间的关系正在不断转变, 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改变, 以尊重技术和金融的最终用户。

金融个性化对金融机构的组织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与大型科技公司的合作不可能都是单方面受益的, 只惠及目前获得许可的金融机构。但这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工作, 中国有很多经验可以和世界分享。

我很高兴地报告, 我在书中讨论的一些突破性技术, 包括身份、数据和数字资产方面的技术, 不仅是中国, 也是世界其他地方的科技公司所热烈追求的。这就是为什么对话必须是开放式的, 而不是陷在固定的世界观中。这样才能给这些参与者最好的机会, 让它们不仅在中国, 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

我们需要思考金融机构自身的未来。更大的金融民主化意味着金融产品可以变得更便宜, 并惠及社会的更多阶层。在这方面, 我可以毫不夸大的指出, 中国已经有许多举措, 特别是在金融包容性方面, 这些举措的效果和影响都是世界级的, 而且还在不断改进。重要的是, 不要将未来视为以银行为中心的未来。

回到2003 年我在华盛顿的讲话, 现在也是中国制定自己路线并与世界其他工业化国家一起, 在全球金融秩序中发挥影响力的时候了。我想更进一步地阐述, 中国的监管机构在处理世界其他地区尚未看到的许多前沿创新方面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因此, 现在是中国的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科技参与者自信地分享经验, 帮助不同参与者更好地开创金融未来的时候了。

我认为, 我们今天面对的全球金融秩序是在动荡和混乱时期形成的, 而不是出于任何精心制定的战略或蓝图, 这一点尤为重要。中国必须学会如何在这样的时期发挥作用, 尤其要准备应对下一次金融危机, 未来的金融危机与我在本书中讨论的前几次危机将大不一样。

下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将更多地受到一些深奥因素的驱动, 而不是由任何基础金融资产的表现驱动。这意味着, 当下一次危机来临之前, 中国的金融机构必须投资于提升其全球品牌和形象, 并在数字世界中成为强大的、值得信赖的交易对手。

即使我努力让它简单易懂, 这仍然是一本非常复杂的书, 涵盖了金融服务的全部内容。我要感谢中信出版社承担起向中国读者提供这本书的责任。我很高兴有机会与我最亲爱的中国朋友讨论金融的未来, 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中国金融家的名字, 这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我从中国学到了很多。我希望为这个伟大的国家做出贡献。


英文版自序

不, 不! 先做后说, 解释太浪费时间。

——刘易斯·卡罗尔, 《爱丽丝梦游仙境》之《镜中奇遇记》

据说, 冰贸易是由一位名叫弗雷德里克·都铎(Frederick Tudor)的著名人士开创的, 在19 世纪后半叶的大部分时间里, 电冰箱还没有被发明, 他经营着这项利润丰厚的业务。都铎做的是将冰运送到数千里外的生意, 从马萨诸塞州的冰湖到纽约的鸡尾酒会, 向南一直延伸到热带的哈瓦那。

都铎开创了这个行业, 尽管受到各种冷嘲热讽, 同时冰作为一种不易保存的物品, 在当时也缺乏技术来储存和运输。他是一位“波士顿婆罗门贵族”, 这一用词尖刻地描述了盎格鲁-撒克逊上流社会对财富追求的贪婪热望和不择手段。都铎就是这样一个“范例”,从他排除万难去做冰贸意可以看到这一点。

19 世纪90 年代, 冰贸易在美国达到顶峰, 当时仅哈得孙河和缅因州地区就常规储存约400 万吨采集的冰, 使用超过135 个大型冰库, 雇佣了2 万人。类似的产业也在欧洲蓬勃发展。大约在同一时期, 仅是挪威一国的冰贸易, 就达到了约100 万吨的峰值。

随着对采集冰的运输越来越产业化, 对制造冰技术的投资刺激也在加大。冰越来越成为生活必需品, 不仅用于饮品, 还用于冷藏食物, 巨大的需求刺激对造冰技术的投资不断加码。

但转型来得很慢, 种植冰或者说人造冰, 仍然需要一个将冰储存到仓库和运输到消费者的产业化过程。到1914 年, 这一转型完成了一半, 在美国, 当时大约有2 600 万吨种植冰, 采集冰的数量约为2 400 万吨。行业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但还不足以完全替代和淘汰采集冰。

处在冰运输行业顶端的是冰商, 他们拥有庞大的仓库, 用于储存冰块并将其分发给当地社区以及最终消费者, 我们至今仍能看到这种行为的痕迹。他们攫取了该行业的大部分利润, 并且无论是给人的感觉, 还是实质上都处在贸易的核心地位。

这个故事可以被视为金融未来的隐喻。冰商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金融机构, 以巨大的成本和能耗在世界各地锯切、拼装和分配资本。它们雄伟的建筑盘踞在产业上空, 就像古老的冰商一样, 对正在发生的革命一无所知。

今天的大转型是从“平台” 到“个性化”。这是一个巨大而根本的转变, 涉及整个社会和宏观经济运行, 金融只是催化剂。未来的某一天, 当纽约、伦敦和中国香港的大型交易所与外汇处理器, 被每个人手中的代币(token) 所取代, 并在坎昆、蔚蓝海岸或巴厘岛等度假胜地进行交易时, 我们会惊讶于今天的货币交易效率是多么低。

目前, 部分机构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 将业务触达那些无银行账户的群体, 他们尝试利用行业平台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吸引数百万借款人, 并将其转化为借贷上瘾、不断透支的“瘾君”。他们增加而不是减少了用户的成本, 他们使金融本身成为目的, 并试图延长现有金融框架的寿命。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做出改变。

在平台时代, 金融定义了科技并成为科技的受益者。在个性化时代, 金融将嵌入日常生活, 它将不再是一种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活动。吊诡的是, 政治上功能失调的社会比那些更有组织性的社会, 在转型过程中更自然地接受个性化的好处金融个性化并不是独特的行业现象。就像冰箱的流行一样, 随着汽车、航空旅行和郊区自住房屋等便利设施的普及, 冰箱逐步走入千家万户。在个性化时代, 所有的行业都在经历这样的进化方式。

金融中心不一定会消失。它们将演变成新的形态, 就像整个冰贸易让位于一个全新的耐用消费品行业, 如冰箱、冰柜、物流、运输以及更好的食品。

所有这些都是文明本身向更高水平的个人选择和自由进军的一部分。尽管我是从当今金融业者的角度写这本书的, 但向个性化的转变, 对社会和政府的组织方式、我们如何自我定义的哲学, 以及我们相互交换价值的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甚至认为, 政治评论员弗朗西斯·福山心目中的人类的“必然性” 可能不是自由主义, 而是个性化。“所有人类历史都将以自由主义的胜利告终。” 他写道, 从政治角度阐释了人性的必然。

事实并非如此。虽然我们现在知道自由主义与其对立的保守主义同样存在缺陷。它们也在一个日益个性化的时代发生了变化。新的个性化水平, 也在突破个人对社会其他部分的影响力。

2020 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与之后的俄乌冲突, 引发了更多具有灾难性后果的问题。在这方面, 人类正在上演一场闹剧, 它始于我们在各个层面上的相处方式。

在21 世纪初平台时代开始时, 金融业专注于《巴塞尔协议Ⅲ》的推出, 这是2008 年美国银行业危机的余波。而在我写作本书的时候, 这个行业正在数字银行、云计算和加密货币等问题上纠缠不休。

关于当今正在发生的转型变革的大部分讨论, 都集中在遏制其影响并保护我们所知的世界现有秩序的基础上。个性化时代将更加迅速和有力地演变。量子计算的出现, 会对现有市场主体构成巨大的冲击, 也不会给监管机构充裕的时间来从容应对、精心准备。

如今, 数以百万计的区块链、加密货币和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 简写为NFT) 程序员、交易员和用户, 并不是由其技术来定义的, 而是由一种深刻的感知来定义, 即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机构”。

这本书的主题是金融将成为整个社会个性化的“操作系统”。如今, 在卧室里用通证构建功能和互操作性的个人, 也在创造新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这些价值观和规范将定义未来的社会。

在加密货币流行一段时间之后, 人类朝着个人对社会的更大赋权迈进的步伐将大大提速, 更新的技术也将促进这一进程。所有这些都将让社会付出巨大代价。

这本书聚焦于大转型。这是一个谜, 它的到来将使我们备感困惑。当今社会的许多紧张局势和治理方式, 都与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有关。一个拥抱个性化的社会, 将带来如此多的变化, 以至于我们今天完全无法理解。

我们今天的讨论应该聚焦于打破一切思维定式, 以帮助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抱变化。我在这本书中谈到的一些假设是反直觉的, 比如整个经济体的金融化, 以及功能失调而非可控国家的表现更胜一筹等。无论如何, 向个性化进军是大势所趋, 在某种程度上, 金融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成为我们所做一切的中心。


展开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推荐序四
推荐序五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译者序
第一章 从平台到个性化
金融产业化
移动设备时代将走向终结
转型展望
第二章 金融个性化
寻找金融的“氟利昂”
谁控制身份,谁就控制金融
如果能源是宇宙的货币
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第三章 万物金融化
金融化公司
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金融化
脱实向虚
当感知变成现实
第四章 “叛军”崛起
金融的大众业余化
API的超个性化
加密货币的Wi-Fi时刻
第五章 变革的推动者
人塑造人
“功能失调”国家的力量
“第五公权力”
极客部队
风险投资家
第六章 创新剖析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创新
资本战胜劳动力
零边际成本的陷阱
区块链,在后台被杀
欺骗的对称性
第七章 机构的崩溃
资产负责表从不说谎
栅栏原则之谜
外部流动性
颠覆者也想成为银行
第八章 重新设计产品
新产品的诞生简史
抛弃存款账户
信用胶囊
重塑P2P模式
第九章 伟大的转型
从部落到网络
LIBOR,一而再,再而三
下一次金融危机
针对普通读者的词汇表
注释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