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孩子:挑战(重译本)
0.00     定价 ¥ 3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807684367
  • 作      者:
    [美]鲁道夫·德雷克斯,维琪·索尔兹
  • 译      者:
    李剑敏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3-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鲁道夫•德雷克斯(Rudolf Dreikurs,1897—1972),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生于维也纳,1923年从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与阿德勒合作开展研究。1952年在芝加哥建立阿德勒学院。他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启发了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训练等方法的提出,在教育界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孩子:挑战》诞生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作者在四十年里,跟数百个家庭保持联系,观察这些家庭的孩子,记录下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互动,由此得到了关于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第一手资料。
全书 38 章,用 200 个鲜活案例和 34 条育儿新原则与我们探讨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做真正理解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父母。
展开
精彩书摘
  《孩子:挑战(重译本)》:
  还有很多人将之归咎于年轻父母和孩子的不成熟。“成熟”可谓含混的托词,大体而言,用来暗示“不天真”的状态。可是这个用法隐含着童年低人一等的言外之意。至于“礼仪教养”和“适应社会”,我们似乎更青睐老于世故的掩盖而非真情实感的流露。其实,成熟意味着人的充分生长和发展——亦即潜力的充分实现。很少有人可以达致如此快乐的状态。完全的成长和发展穷尽一生也未必可得。怎么可以用“成熟”来要求青少年和年轻父母呢?
  还有“大人从来没有给孩子做过好榜样”的论调。大人可以干的事小孩子不可以干,以前也是如此——“照我说的做,而不是照我做的做!”至于信仰,牧师和虔诚的家长相比他们不那么虔诚的邻居,在生儿育女上同样困难重重。不服从管束的孩子在星期日学校闹成一锅粥。每个星期日学校的教长都可以证明他的学生同样存在行为问题,极个别情况还特别棘手。病源隐藏得更深,关键在于,传统的育儿规范不再适用,但我们尚未学到可以取代它们的新方法,所以不知道拿孩子怎么办。
  每个文化和文明自有其明确的育儿规范。对早期社会的比较研究让我们深切了解传统的意义。每个部落(族群)自有其传统,养育的方式也不同。因此,每个部落都发展出独特的行为模式、性格和个性。每种文化都有自己应对生活难题和状况的方式。于是乎男女老幼都很明了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所有行为都有传统可循。
  西方社会当然比早期社会复杂许多,但也有自己的育儿传统,比如“孩子应该多看少说”就是每个家庭都遵循的传统之一,也有一套针对孩子的行为准则。然而,我们对民主理念以及民主对人际关系之影响的认识日益深切。从国王和农奴的时代,到((大宪章))的签署、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以降,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不仅法律面前如此,更被大家互相认同。其言外之意在于,民主不只是政治理念,更是生活方式。急剧的变化早已发生,但少有人意识到其本质。正是民主的冲击,导致社会风气的转变以及传统育儿方式的过时。在人人平等的社会里,我们不能任意统治别人。平等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做决定。而在传统专制社会,不论社会地位如何,都是每个家庭的父亲支配所有家人,包括他的妻子。而今天已不是如此。女性伸张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就像丈夫不能支配妻子,父母也不能主宰孩子。刚刚发生不久的这个社会巨变,我们普遍有所感知,但认识不深。流风所及,整个社会结构都被波及。劳资关系日益趋于平等。一度成为迫切社会问题的黑人种族歧视,其废除正是基于对民主理念的广泛认同。但是相比女性和儿童伸张平等权利所带来的微妙变化,上述重大社会变革更易于被感知。
  对于孩子与自己平等的观念,大人通常很不安,并愤愤不平地认为绝无可能。“别开玩笑了。我比我的孩子懂得更多。他怎么可能跟我平等?”当然,论及知识、阅历或技艺,二者不可能平等。但我们说的平等不是指这些——哪怕大人之间也不可能在这上面平等——而是说尽管每个人的个性禀赋互有差异,却有权利得到同样的尊严和尊重。我们自认为优于孩子的信念源自如下文化传统,亦即以出身、财富、性别、肤色、年龄或智慧把人分作三六九等。但任何个人禀赋或才干皆不能确保此优越地位或统治他人的权力。
  还有一个因素让我们自以为优于孩子。我们可能对自己的价值隐约不够自信,深感它与我们理想的差距。这时候,尚不能自立的孩子就会成为令人愉悦的对比,让我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这是自欺欺人的幻觉。其实,我们的孩子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本事,甚至在某些方面胜过我们。平等的观念已在我们的文化里生长,但我们尚未意识到,也没有做好理解它的准备。
  孩子则对社会风气的变化特别敏感。他们迅即领悟到人人平等的观念,而他们与大人的关系也是如此,进而不能容忍专制社会的支配一顺从关系。一方面,父母也隐约认识到与孩子的平等关系,“我说啥你干啥”的高压养育方式有所调整。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缺乏基于民主原则的新方法指引,来教育他们的孩子过上民主的社会生活。这就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困境。
  社会风气的转变——从以往专制的尊一卑、支配一顺从关系变成民主的平等关系——已被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承认。他们的民主之心不可谓不真诚。然而,很多人对民主原则的应用心存困惑。譬如,我们时常把放纵误认作自由,把无政府误认作民主。对很多人而言,民主意味着爱干吗就干吗的自由。我们的孩子因为他们自以为是的自由,已经到了蔑视任何束缚的地步。但这是放纵,而非自由。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为所欲为,家里就会乱作一团、“僭主”满屋。每个人都自行其是,结果冲突不断。冲突则会伤及人际关系,结果又让冲突加剧。持续不断的冲突和压力让人紧张、愤怒、焦躁和不安,于是生活难免消极、负面。自由是民主的一部分,微妙之处在于——很少有人认识到这一点——除非尊重别人的自由,否则我们也不会自由。你的邻居没有自由,你也自由不到哪儿去。为了让所有人自由,我们需要秩序,而秩序当然意味着确凿的约束和义务。
  ……
展开
目录
推荐序  李一诺/2
前  言  鲁道夫·德雷克斯/10
第一章  我们现在的困境/16
第二章  理解孩子/26
第三章  鼓励孩子/52
第四章  孩子的不当目标/77
第五章  惩罚和奖赏的谬误/90
第六章  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的应用/100
第七章  坚定但不支配/112
第八章  尊重孩子/118
第九章  引导孩子尊重秩序/124
第十章  引导孩子尊重他人权利/133
第十一章  不批评和少犯错/137
第十二章  保持作息规律/149
第十三章  花时间训练孩子/156
第十四章  赢得孩子的合作/163
第十五章  避免过度关注/176
第十六章  避免权力之争/183
第十七章  退出冲突/195
第十八章  行动!而不是空话 /205
第十九章  不要“赶苍蝇”/217
第二十章  取悦孩子务必小心:有勇气说“不”/221
第二十一章  不要冲动,出其不意/229
第二十二章  避免过度保护/237
第二十三章  激发独立/244
第二十四章  置身“架”外!/253
第二十五章  不为恐惧所动/269
第二十六章  少管闲事/279
第二十七章  拒绝怜悯/293
第二十八章  合理要求,少提要求/306
第二十九章  说话算数,坚持到底/311
第三十章  一视同仁/317
第三十一章  倾听!/323
第三十二章  注意说话的口气/328
第三十三章  放轻松/331
第三十四章  让“坏”习惯降级/339
第三十五章  有乐同享/347
第三十六章  应对电视的挑战/352
第三十七章  对话,而不是训话/357
第三十八章  家庭会议/365
育儿新原则/371
附录  运用篇/37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