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管理多维视角探索
0.00     定价 ¥ 6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525686
  • 作      者:
    杨光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光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沙尔政策与政府学院公共政策博士,河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和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政协河北省委员会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河北省侨联专家委员会委员,全球城市发展研究院高级客座研究员,曾长期在国际组织、国外政府部门担任全职顾问,拥有在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及新西兰商务、创新和就业部(Ministry of Business,lnnovation and Employment)和初级产业部(Ministry for Primary Ind ustries)等中央政府部门和经济智库的资深工作经验,专业背景跨越城市与区域发展、产业集群、技术创新、金融与商贸等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多项研究成果得到省部级领导肯定与采纳。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管理多维视角探索》从经济管理的意义与内容入手,阐述了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内涵以及现代经济管理模式。其次从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分析了经济管理的创新和企业经济管理的内容,阐明了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构建策略。最后以多元视角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等内容为切入点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企业发展及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该书体系完整,内容精练,重点突出,可作为高等院校非经济专业的学生学习经济管理理论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习用书,还可作为广大企业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工程师、管理者等了解经济管理知识的参考资料。
展开
精彩书摘
  《经济管理多维视角探索》:
  (一)宏观管理目标之间的交替关系
  宏观管理目标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关联。这种关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互补关系,即一种目标的实现能促进另一种目标的实现;另一种是交替关系,即一种目标的实现对另一种目标的实现起排斥作用。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许多矛盾与困难往往就是由这种目标之间的交替关系所引起的。这种目标之间的交替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之间的交替关系
  为了使经济增长,就要鼓励投资,而为了鼓励投资,一是维持较低的利息率水平;二是实际工资率下降,使投资者有较高的预期利润率。前者会引起信贷膨胀,货币流通量增大;后者需要刺激物价上涨。
  在供给变动缓慢的条件下,经济增长又会扩大对投资品和消费品的总需求,由此带动物价上涨。在各部门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情况下,即使总供求关系基本平衡,个别市场的供不应求也会产生连锁反应,带动物价上涨。
  然而,要稳定物价,就要实行紧缩,这又必然会制约经济增长。因此,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经济增长目标与稳定物价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关系。
  2.经济效率与经济平等之间的交替关系
  经济效率目标要求个人收入的多少依经济效率高低为转移,从而要求拉开收入差别。同样,它也要求投资的收益多少依经济效率高低为转移,以此来刺激投资与提高投资效益。然而,经济平等目标要求缩小贫富收入差距,这样社会的经济效率就会下降。同样,忽视投资收益的差别,使利润率降低,就会削弱投资意向,难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因此,经济效率与经济平等(收入均等化)不可能兼而有之。在一定限度内,强调平等,就要牺牲一些效率;强调效率,就要拉开收入的差距。
  3.国内均衡与国际均衡之间的交替关系
  这里的国内均衡主要是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而国际均衡主要是指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意味着工资率的提高和国内收入水平的上升,其结果是一方面较高的工资成本不利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从而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另一方面对商品的需求增加,在稳定物价的条件下,不仅使商品进口增加,而且要减少出口,把原来准备满足国外市场需求的产品转用于满足国内扩大了的需求,于是国际收支趋于恶化。
  如果要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目标,那么一方面意味着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储备增加意味着国内货币量增加,这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从而不利于物价稳定;另一方面,消除国际收支赤字需要实行紧缩,抑制国内的有效需求,从而不利于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
  宏观管理目标之间的交替关系决定了决策者必须对各种目标进行价值判断,权衡其轻重缓急,斟酌其利弊得失,确定各个目标的数值的大小,确定各种目标的实施顺序,并尽量协调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使所确定的宏观管理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
  (二)新发展模式下宏观管理目标的转变
  决策者是依据什么来对各种具有交替关系的目标进行价值判断,权衡轻重缓急,斟酌利弊得失,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呢?其中最重要的依据,就是经济发展模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宏观管理目标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有什么样的宏观管理目标。宏观管理目标体系中各个目标数值的大小,各种目标实施的先后顺序,都是服从于经济发展模式需要的。
  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宏观管理目标所突出的是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均等化,并以其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宏观管理目标体系。在这个宏观管理目标体系中,经济增长目标优先于结构调整目标;收入分配均等化目标优先于经济效率目标,其他一些管理目标都是围绕着这两个目标而展开的。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均等化之间也是一种交替关系。因为充分就业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会造成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又会使货币收入者的实际收入下降,使资产所有者的非货币资产的实际价值上升,结果发生了有利于后者而不利于前者的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
  当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之后,这种宏观管理目标体系已很难适应新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以协调为中心的从效益到数量增长的发展模式要求用新的价值判断准则对各项管理目标进行重新判断,在主次位置、先后顺序上实行新的组合。
  按照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宏观经济管理目标首先应该突出一个效益问题,以效益为中心构建宏观管理目标体系。具体地说,围绕着经济效益目标,讲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在“稳中求进”的过程中,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分配公平、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当然,这种宏观管理目标体系,诸目标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与摩擦,需要根据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加以协调。
  (三)新发展模式下宏观管理目标的协调
  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新的发展模式下的宏观管理目标的协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技术先导
  靠消耗大量资源来发展经济,是没有出路的。况且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因此,发展科学技术,改善有限资源的使用方式,是建立新发展模式的基本要求。
  然而,我国大规模的劳动大军和就业压力,无疑是对科技进步的一种强大制约。我们面临着一个两难问题,即扩大非农就业与加快科技进步的矛盾。对于这两者都不可偏废。我们不能脱离中国劳动力过剩的现实来提高科技水平,发展技术密集型经济,而要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加快技术进步。
  除此之外,我们要把科技工作的重点放在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上。因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传统产业仍将是我国经济的主体。传统产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仍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又是落后的。因此,要着重推进大规模生产的产业技术和装备的现代化;积极推广普遍运用的科技成果,加速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此同时,要不失时机地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动向,开拓新兴技术领域,把高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并逐步形成若干新兴产业,从而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使国民经济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也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深刻矛盾,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羁绊,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是新发展模式的一项重要任务。
  按照国际经验,后发展国家在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造时总会伴随着一定的总量失衡,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总量失衡太大,也不利于结构的调整和改造。因此,我们应在坚持总量平衡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这就是说,要合理确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恰当规定消费水平提高的幅度,使建设规模同国力相适应,社会购买力的增长幅度同生产发展相适应,并以此为前提来优化产业结构。
  所谓优化产业结构,首先要使其合理化,然后才是相对地使其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是要解决由于某些产业发展不足而影响整体结构协调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加工工业发展过快,而农业、轻工业、基础工业和基础产业则均发展不足,所以结构合理化的任务是较重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经济管理概述
第一节 经济管理的意义与内容
第二节 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第三节 经济管理模式

第二章 经济管理的宏观视角
第一节 宏观经济管理
第二节 经济发展模式与宏观管理目标
第三节 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市场环境

第三章 经济管理的微观视角
第一节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
第二节 市场需求分析
第三节 市场供给分析
第四节 市场均衡与政府政策

第四章 经济管理的内容
第一节 筹资活动
第二节 投资活动
第三节 经营活动

第五章 经济管理的多元化探索
第一节 企业的战略管理
第二节 企业的经营决策与控制
第三节 企业的营销管理
第四节 企业的质量管理

第六章 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第一节 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成本
第二节 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能力分析
第三节 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驱动机制与模式选择的策略
第四节 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
第五节 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第七章 企业实现经济管理创新的方式
第一节 企业技术方面的创新
第二节 企业制度方面的创新
第三节 企业管理机制的创新

第八章 多元视角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第一节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第三节 “互联网+”视域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第四节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第五节 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