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理论与战略研究》:
二、经济管理的模式
选择正确的经济管理模式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节主要论述选择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选择经济管理模式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并着重介绍了我国经济管理模式的特色。
(一)经济管理模式概述
1.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
经济管理模式是指国家确立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政府相应地采取的经济管理组织体系和调控方式以及经济监督和现代管理制度等。不同经济状况的国家所选择的经济管理模式是不同的。经济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程度和方式。
从现代经济比较发达的各国的实践来看,其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达到现代经济水平,与结合本国实际、选择对本国有效的现代经济管理模式是分不开的。有效的管理模式能推动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2.选择经济管理模式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经济管理既要使整个国民经济有效运行、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目标,又要使企业有活力,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选择经济管理模式应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要考虑国家的社会制度、所有制结构、多种经济成分的现状和发展目标
各国不同制度的根本性质和目标是不同的。所有制结构中不同所有制性质所占比重、各种经济成分所处地位,以及发展目标和政策等也是不同的。因此,选择经济管理模式时,首先要考虑所选模式是否符合社会制度的本质和目标要求,以及坚持以何种所有制为主发展经济。
(2)要考虑国家的经济资源、经济发展现状和所处外部经济环境
一国的经济资源状况将影响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构成以及国际经济分工。经济发展现状和国外经济环境都会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和策略,更会影响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
(3)要考虑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完善程度
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可以应用相同的经济机制来发展经济,“市场”“计划”都是手段,经济机制就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同手段。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采取市场经济体制来配置社会资源和发展经济。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同,市场完善程度不同,因此,各国的经济管理模式也不同。
(4)政府要考虑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采取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宏观调控
一国的经济运行状况受它的经济发展目标、经济现状、市场的完善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经济运行状况,政府需要进行干预,采取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宏观调控。这种调控可以是行政命令的、法律的直接调控方式,也可以是多种经济杠杆等间接调控方式,引导市场和企业有效运行。
(5)要考虑企业结构和企业制度
企业是宏观经济的基础,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结构和企业制度状况如何,是经济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从企业结构看,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结构(大中小企业)、企业外向型结构、企业技术结构和企业资金结构等都对经济管理模式有影响。从企业制度看,是公司法人制还是自然人企业制度、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企业为主还是私有制企业为主等,也都影响着经济管理模式。
3.经济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是通过结合国情,采取各种有效的现代经济管理模式而取得成功的。而各种不同管理模式的核心就在于政府对经济发展和运行采取的干预方式及其干预程度的不同。选择管理模式主要就是选择政府在经济发展和运行中扮演何种角色,使用何种手段。选择的管理模式是否妥当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1)结合国情选择一种好的现代经济管理模式,能够促使一国的经济“超常速”地持续发展,反之,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则是缺乏活力的。
(2)选择一种好的现代经济管理模式,可以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充分利用别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分工合作;反之,如选择不当,资源优势就得不到充分发挥,经济发展就缓慢。
(3)现代经济都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和发展的。选择一种好的经济管理模式,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高效运行和发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