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烨老师所著的《朝鲜族舞蹈教学研究》集合了教学实践和艺术创作之精粹。
自1954年北京舞蹈学院(初名北京舞蹈学校)建校起,朝鲜族舞蹈即为高年级的舞蹈课程。受崔承喜的深刻影响,学校在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上科学发展,陈春绿老师、王连城老师和延边的赵德贤老师都对初期的教学和节目创作有不少贡献。1978年学校改制为学院后,许淑嫫老师盛邀延边的朴容媛老师亲授大学课程。延边艺校毕业的孙龙奎老师和崔华纯老师也在读完舞蹈教育专业本科之后留校任教,这些使北京舞蹈学院的朝鲜族舞蹈课程日臻完善。孙龙奎老师创作的《残春》《海歌》《娜琳达·翔》等作品充分体现了北京舞蹈学院朝鲜族舞蹈教学与创作的众家之长。学院逐渐建立起完善的朝鲜族舞蹈课程,并形成了学院派朝鲜族民间舞的追求趋势,及至陈庆烨他们一代,民间舞教育专业和朝鲜族舞蹈专门人才出现,学院又涌现出张晓梅老师的《扇骨》,崔月梅、曾焕兴两位老师的《行者》和多产的陈庆烨老师的《逐影寻声》《闲鹤》《醉画仙》等脍炙人口的作品。由此,学院派民间舞的特色及潜力已经充分显示出来,尤其是当下陈庆烨的这本《朝鲜族舞蹈教学研究》即将付梓,更加充分和系统地阐述了学院派民间舞在朝鲜族舞蹈领域几十年来的认识和探索成果。
陈庆烨老师的《朝鲜族舞蹈教学研究》建立在北京舞蹈学院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之上,是他厚积薄发,在几代人呕心沥血的积累之上,高瞻远瞩、守正创新的成果。他从舞蹈基础教学中深入浅出地提炼出“气息”的元素,找到朝鲜族舞蹈形神兼备的“秘籍”,详述了气息的训练及运用,揭开了朝鲜族舞蹈训练和教学的核心密码,他把气息的运用拓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和深度。他实实在在地把教学研究中的实践与理论认识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又跨学科地将音乐节奏、长短打击无痕地融合为一体,真正在新时代环境下做到了守正创新。
由于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他对朝鲜族舞蹈的实践有着出神入化、随心所欲的自由,所以才能在剧目创作中出新、出彩、出神,作品《逐影寻声》《闲鹤》已经不再停留于动作技巧的炫耀,而是在形象、感情、气韵及民族精神之中驰骋徜徉。曾有伟人在认识论上归结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陈庆烨老师达到守正创新实践中的新高度,可喜可贺。相信他还会在新时代的伟大进程中,获取更新、更大的收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