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第一部分 潜在的思维偏见
第1章 可得性错误
人们不会去思考事实,只会关注印象最深刻或最先想到的东西
第2章 服从心理
“虽然当时我正在伤害另一个人,但完全没有意识到。没有几个人觉得自己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都以为自己不过是在服从权威。”
第3章 从众心理
人们因习惯而服从,也常常因习惯而从众
第4章 个人的群体性思维
群体成员可能会鄙视、厌恶,甚至痛恨其他群体,来提高内群体的凝聚力
第5章群体的不理性
群体成员常常贪婪、懒散,或者把个人发展、规避风险等个体目标置于群体目标之上
第6章 一致性的驱动效应
人们不愿意接受他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可能,而试图把他们看成一个一致的整体
第7章 奖惩的滥用
人们对外部奖励和惩罚的反应并不简单。除非奖惩措施能够永远延续,否则试图通过奖惩来控制一个人的行为的想法是既愚蠢又不理性的
第8章 内驱力、情绪与压力
强烈情绪会使人忧虑或沉迷,因而无法集中精力进行理性思考或理性决策
第二部分 有限的思考能力
第9章 无视反证
人们往往很难改变已经做出的决定,哪怕有大量证据证明这项决定是错误的
第10章 先入之见对证据的扭曲
人类总是用这种有效却有害的先入为主思维,确保原本观点的权威始终不可侵犯
第11章 错误关联
除非观察结果能转化为数字,否则我们几乎没有能力判断事件之间的相关性
第12章 医学中的错误关联
无论医生们是否承认,大多数医学诊断都依赖概率,只是概率并不一定都以数字形式出现
第13章 错误归因
人们会因先入之见而在两个并没有因果关系的相关事件中推断出错误的因果关系,也会在有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况下,错误地把结果当成原因
第14章 错误解读证据
在很多情况下,最有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理性思维一定是基于数字计算
第15章 易变的决定
人们的反应不仅取决于信息本身,还会受到信息表述方式的影响
第16章 后见之明
事实一再证明,人们往往会犯“后见之明”这种过度自信的错误
第17章 对风险的错误评估
大多数人对风险的态度,都不是基于我们当下认知水平能够得到的最接近正确的概率,而是深受类似可得性错误和光环效应这些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第18章 糟糕的预测和决定
在面对不确定的结果时,即使只需要考虑一两个因素,人们也可能做出糟糕的预测和糟糕的决定
第三部分 应对非理性的工具
第19章 精算预测
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理解外部世界和预测其状态的最好方式就是利用科学,而不是直觉
第20章 效用理论分析
效用理论揭示了一个人最大可能实现自己目标的最佳方式,如果这是你或你所在的群体想要的,就应该遵守这个理论。
第四部分 理性真的必要吗?
第21章 超自然现象
与其他形式的非理性一样,对超自然能力的迷信影响着从最高级到最低级的所有社会机制,没有阶级或信仰之分
第22章 不理性的根源、对策和代价
尝试说服人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只在审视了所有证据之后再得出结论,并认识到在适当的时机改变主意,是强大而非软弱的象征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