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绪 论
一、什么是“红”?
(一)红色旗帜
(二)红色理论
(三)红色资源
(四)红色实践
(五)红色底蕴
(六)红色团队
二、什么是“绿”?
(一)绿色理念
(二)绿色专业
(三)绿色乡村
(四)绿色实践
(五)绿色禀赋
三、为什么要“红”“绿”融合?
(一)党和国家的要求使然
(二)学校事业发展的目标使然
(三)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需求使然
(四)学生成长成才的期待使然
四、怎样实现“红”“绿”融合?
(一)教育教学方面的“红”“绿”融合
(二)科学研究方面的“红”“绿”融合
(三)社会服务方面的“红”“绿”融合
(四)师资队伍方面的“红”“绿”融合
(五)资源建设方面的“红”“绿”融合
(六)品牌塑造方面的“红”“绿”融合
第一章 农业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的背景和依据
一、立足“两个大局”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服务“乡村振兴”
(一)国家战略
(二)社会需要
(三)学校使命
(四)人才培养
三、助力“一懂两爱”
(一)厚植学生爱农情怀
(二)坚定学生强农理想
(三)培养学生兴农担当
四、聚焦“现实发展”
(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改革发展现状
(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改革问题分析
(三)农业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应然取向
第二章 农业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的要求及其特点
一、师资是关键
(一)配齐队伍
(二)优化结构
(三)提升水平
二、教学是重点
(一)打磨内容
(二)设计形式
(三)丰富实践
三、科研是基础
(一)以研究优化教学内容
(二)以研究助力教师发展
(三)以研究增强团队合力
四、服务是拓展
(一)以校地合作为抓手
(二)以理论宣讲为依托
(三)以大中小学为外延
五、资源是保障
(一)立足地方资源
(二)深挖校本资源
(三)扩充数字资源
(四)用好行业资源
六、精准是指向
(一)学校特色
(二)行业特色
(三)“红”“绿”特色
(四)育人成效
第三章 农业职业院校“红”“绿”融合式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一、配齐建强专职队伍
(一)配齐专职教师队伍
(二)完善日常管理制度
(三)强化科研培训比赛
二、协同共建“八支队伍”
(一)队伍人员的构成
(二)主要内容的实施
(三)制度机制的保障
三、精心打造“红”“绿”融合师资团队
(一)聚合育人主体
(二)改进教学育人(三)促进实践育人
(四)加强科研育人
四、不断完善教师激励和考评机制
(一)构建完善薪酬制度
(二)构建完善考评体系
(三)创建完善激励机制
第四章 农业职业院校“红”“绿”融合式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红”“绿”融合式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一)“”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二)其他二级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接机制探索
(三)“红”“绿”融合式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二、“红”“绿”融合式思政课理论教学改革
(一)“红”“绿”融合教学理念的确立
(二)“红”“绿”融合教学内容的重构
(三)“红”“绿”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
(四)“红”“绿”融合教学形式的创新
三、“红”“绿”融合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一)实践与实践教学
(二)项目与项目特色
(三)活动与活动品牌
(四)基地与基地建设
附录:思政课教学案例库与专业课思政案例库
第五章 农业职业院校“红”“绿”融合式思政课研究改革与实践
一、聚焦于“红”深化研究
(一)红色文化融入国家治理研究
(二)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农业职业院校思政课程研究
二、着眼于“绿”拓展研究
(一)“大国小农”基本国情研究
(二)地方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研究
(三)农业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研究
三、建设研究基地和研究团队
(一)实训基地建设
(二)网络阵地建设
(三)研究团队建设
四、打造研究品牌和学术阵地
(一)巩固现有研究成果
(二)打造特色研究品牌
(三)拓展学术前沿阵地
第六章 农业职业院校“红”“绿”融合式思政课社会服务改革与实践
一、党建引领推动理论宣讲提质增效
(一)组建理论宣讲团队
(二)全方位拓展宣讲形式
(三)创新与丰富宣讲内容
二、内生动力服务学校“三全育人”大局
(一)从团队到个人,全面推动“五育并举”
(二)从全员到全课,精准对接课程思政
(三)从理论到实践,积极构建“大思政”
三、外延拓展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搭建平台发挥育人优势
(二)凝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三)立论献策服务社会发展
第七章 农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