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源循环体系与产业建设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22446657
  • 作      者:
    作者:杨敬增|责编:卢萌萌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阐述了资源循环体系的意义、建设理念、模式框架、生产要素组合等,提出了创建流程和数学表达,并以产业、要素等多元融合为基础,进一步完善了资源循环体系的创新理论。本书还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资源循环体系在不同领域多个成功的工程案例,并分享了低碳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的相关知识。 本书可供循环经济项目实施主体、规划设计部门、投资者、运行方和资本运作机构的理论工作者、企事业管理者、科研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产业经济、资源循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物流等专业本科与硕博研究生的专业辅助教材。
展开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时代的呼唤
1.2 辩证与融合
1.3 产业链和供应链
1.4 全生命周期与系统工程
1.5 “城市矿产”,扬起风帆
1.6 资源永续,循环无限
第2章 看物质,议循环
2.1 物料流程与形态变化
2.1.1 单一形态的循环利用
2.1.2 变化形态的循环利用
2.1.3 功能性的循环利用
2.1.4 资源与能源的转换利用
2.1.5 多品种资源循环利用
2.2 法理角度看循环
2.2.1 定义
2.2.2 所存在的问题
2.2.3 对法律法规的建议
2.3 资源循环的社会意义
2.3.1 建立资源循环型社会
2.3.2 树立新型资源观
2.3.3 续写人类文明
2.3.4 促进可持续发展
2.4 资源循环的经济意义
2.4.1 资源环境经济学
2.4.2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
2.4.3 新时期,新思考
参考文献
第3章 资源循环体系
3.1 产业链
3.1.1 一般概念
3.1.2 广义与狭义的产业链
3.1.3 产业链的延伸与扩展
3.2 线性产业结构
3.3 开环与闭环产业模式
3.3.1 开环与闭环
3.3.2 反馈
3.3.3 开环的产业模式
3.3.4 闭环的产业模式
3.4 资源循环体系理念
3.4.1 基本理念
3.4.2 一般结构
3.5 跨领域生产要素组合
3.5.1 生产要素
3.5.2 生产要素的跨领域融合
3.5.3 生产要素新型组合
3.6 资源循环体系的特点
3.6.1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的要素组合
3.6.2 短流程的闭环体系
3.6.3 节能减排
3.6.4 与新品生产相结合
3.6.5 变废为宝
3.6.6 环境治理
3.7 创建流程和数学表达
3.7.1 创建流程
3.7.2 体系模型的数学表达
3.8 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3.8.1 从生产函数看科技进步
3.8.2 多学科多要素研究
3.8.3 处理好科学技术和产业化的关系
3.8.4 产学研协作是促进技术进步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产业融合与资源循环体系建设
4.1 产业融合
4.1.1 发展过程
4.1.2 一般定义
4.1.3 类型
4.1.4 特征
4.1.5 典型实例
4.2 产业融合在资源循环体系中的作用
4.2.1 产业体系建设需要产业融合
4.2.2 打通产品和废弃物之间的隔阂
4.2.3 促进新型组织形式和市场模式产生
4.2.4 互联网融合促进产业发展
4.3 资源循环体系对于产业融合的几点创新
4.3.1 产业融合在实体工业的实践
4.3.2 从物质全生命周期角度进行融合
4.3.3 从产业融合到要素融合
4.3.4 产业融合促进多元化经营
4.4 产业融合与资源循环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5章 绿色与弹性供应链
5.1 现代物流
5.1.1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
5.1.2 现代物流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5.2 供应链
5.2.1 概念
5.2.2 绿色供应链
5.2.3 弹性供应链
5.2.4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5.3 资源循环体系对绿色弹性供应链的促进和发展
5.3.1 与大资源战略相连接
5.3.2 减容限量,优化运输
5.3.3 缩减产业环节,减少内外物流成本
5.3.4 资源循环多样化,促进立体供应链
5.3.5 EPR理念构筑绿色弹性供应体系
5.3.6 标本兼治,成就绿色物流
参考文献
第6章 环境保护与化废为利
6.1 生态环境的保障
6.1.1 放错的资源重新归位
6.1.2 向污染要效益
6.2 再生资源的新定位
6.2.1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6.2.2 对工业经济的稳定作用
6.2.3 农业废物资源化应用
6.2.4 新的经济增长点
6.2.5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6.2.6 向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的目标进发
6.3 要素组合很重要
6.4 协同发展原则
6.4.1 协同防治环境污染
6.4.2 协同配套设施
6.4.3 协同高效管理
6.4.4 协同区域规划
第7章 全系列铜金属资源循环体系
7.1 项目背景
7.1.1 铜的低吟
7.1.2 有色之都再崛起
7.1.3 共熔共生的闭环产业链
7.2 总体框架设计
7.2.1 原料来源
7.2.2 基本概念
7.2.3 产业链特点
7.3 工程实例
7.3.1 产业链流程图
7.3.2 “城市矿产铜”的拆解与处理
7.3.3 技术创新点
7.3.4 产业前景
7.4 设计和实施的体会
7.4.1 放宽眼界,跨界创新
7.4.2 原生与再生资源结合,协同并进
7.4.3 清洁生产,提高效能
7.4.4 规模运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章 铅酸蓄电池闭路循环产业链
8.1 建设的必要性
8.2 产业存在的问题
8.2.1 回收环节不畅
8.2.2 工艺水平低下
8.2.3 环境污染严重
8.2.4 难以适应严格的环保要求
8.2.5 利用率不高
8.3 传统开环产业结构现状和不足
8.4 闭路循环的新型产业链
8.4.1 基本理念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