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国际优才教育的发展概况
1.1 优才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
1.1.1 国家科技人才的需求
1.1.2 优才教育发展的个人与社会需求
1.2 国际优才教育的兴起
1.2.1 优才教育的勃兴
1.2.2 国际优才教育法案的出台
1.3 国际优才教育的发展现状
1.3.1 美国的优才教育
1.3.2 英国的优才教育
1.3.3 土耳其的优才教育
1.3.4 俄罗斯的优才教育
1.3.5 加拿大的优才教育
1.3.6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才教育概况
2 优才教育的基本概念厘析
2.1 天赋、才能、智力、IQ测试的界定
2.1.1 有关“天赋”和“才能”的定义
2.1.2 智力和10测试
2.1.3 能力与学习环境
2.2 优才生的界定
2.2.1 何为优才生
2.2.2 判定优才生的依据
2.2.3 优才学生与聪慧学生之间的区别
2.2.4 优才生的优势及其特征需求
2.3 优才教育的内涵解读
2.3.1 何为优才教育
2.3.2 优才教育:一种“社会契约论”视角
2.3.3 优才教育的含义:从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的角度
2.3.4 优才教育的课程与计划
3 优才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优才教育研究的理论源流
3.1.1 认知心理学的“反思和元意识”理论
3.1.2 精神心理学的“积极分裂”理论
3.1.3 社会心理学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1.4 发展心理学的“建构主义”理论
3.2 优才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3.2.1 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3.2.2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3.2.3 “自我概念”理论
3.2.4 “提升多层次敏感度”理论
3.3 优才教育研究的两种解释模式
3.3.1 神秘模式
3.3.2 精通模式
3.3.3 精通模式和神秘模式的比较
3.3.4 优才教育新取向:向精通模式转换
4 国际优才教育研究的传统理路探析
4.1 以动机为基础的研究进路思想图谱
4.1.1 融合学习动机与期盼价值理论
4.1.2 思考无意识流和自决的动机理论
4.1.3 强调以学习和成就为核心的目标理论的划界
4.1.4 挖掘自我效能理论和归因理论的意涵
4.2 以动机为导向的理论模型构建
4.2.1 学习路径和评估的关系模型
4.2.2 自我调节学习模型
4.2.3 内在因素催化作用的综合模型
4.2.4 有关动机的TARGET理论模型
4.3 以环境催化因素为导向的理论图谱
4.3.1 环境催化因素理论的综合模式
4.3.2 以教育供给为导向的环境催化模式
4.3.3 以成绩判断为导向的环境催化模式
5 国际优才教育研究新范式的形成
5.1 优才教育传统研究视角的局限
5.1.1 还原主义方法论的局限
5.1.2 优才计划实施过程的局限
5.2 优才教育研究的新范式:一种系统论进路
5.2.1 系统论方法的介入
5.2.2 基于情境依赖模式的系统论进路
5.2.3 天赋的系统论行动模式的构建
5.3 天赋发展的动力学路径:一种发展论视角
5.3.1 要素协同演化的适应条件
5.3.2 天赋发展:从优才区分模型到系统内外互动综合模型
5.3.3 系统论视域下优才教育的指导原则分析
5.4 测评方法的扩展:从标准测试到DISCOVER
5.4.1 DISCOVER评估模式的兴起
5.4.2 DISCOVER评估模式的特征及内涵
5.4.3 DISCOVER评估方法的应用
6 关于国际优才教育研究进展的问题思考
6.1 从四次发展浪潮分析优才教育研究发展的动因
6.1.1 以天赋一般性领域为基础的“第一次浪潮”
6.1.2 以天赋的特殊领域为基础的“第二次浪潮”
6.1.3 以系统论为基础的“第三次浪潮”
6.1.4 以发展论为基础的“第四次浪潮”
6.2 对优才教育合作学习问题的再思考
6.2.1 对优才生和普通生合作学习的质疑
6.2.2 探究优才教育合作学习模式的可行性
6.2.3 廓清社会建构模式下合作学习方式的必要性
6.3 对优才生特殊问题的厘析
6.3.1 优才生的完美主义倾向
6.3.2 女性的天赋与心理咨询
6.3.3 优才生家长的迷惘
6.4 从哲学实在论视角反思优才教育的发展理念
6.4.1 优才教育的三种实在论视角
6.4.2 从整体论视角思考优才教育的方法论
7 结论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