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1957—1999年巴菲特致股东信中我们必须学习的精华,它是一群在中国践行价值投资的实践者研究、学习的记录;它展现了“股神”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思考和抉择,投资方法和理念的进化;它坦露了中国普通投资者践行价值投资理念的困惑和难题,在历练中的收获与成长。通过与“股神”跨越时空的对话,它不仅告诉我们价值投资应该学什么,更厘清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诸多迷思。
投资亦如人生,投资理念亦是生活理念的映射。学习巴芒的投资智慧,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投资,更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自 序
这本书的诞生,纯属偶然。
2021年12月底,唐书房一群老友聚在一起建立了一个小圈子,供日常插科打诨聊天之用。每天早上我都会发个帖子和老朋友们打个招呼,于是就想着这个打招呼的帖子,不如带几句巴菲特谈投资的内容,也算稍微有点营养,没那么枯燥。考虑小圈子可能是个天长地久的事儿,不如索性就从巴菲特的第一封致合伙人信开始摘录,走到哪儿算哪儿。
结果一不小心,这个每天清晨第一帖,成了我和朋友们都离不开的日常挚爱——我们用Good morning的谐音,戏称其为“摸你帖”“猫腻帖”“摸摸帖”。通过这个帖子和老朋友们交流,几乎成了我每天最期盼和最快乐的事情——那种会驱使我每天早上从床上弹起来,跳着踢踏舞走向书房的乐事。
巴菲特致股东信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藏,可以说几乎包括了投资所需的一切知识。但中文世界里的版本,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普遍存在三个严重问题:
第一,篇幅过长。
数十年的致股东信有数百万字,里面有大量仅仅与伯克希尔股东有关的旗下企业当年经营情况及数据。其中不少内容对非伯克希尔股东毫无用处,也有很多知识是已经被淘汰的旧知识,它们的存在只会吓退部分学习者。
第二,翻译不够流畅。
没有一位译者从头到尾完成翻译,且大部分译者并不懂投资,这就造成大量翻译风格迥异、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有些译文表达得生硬晦涩,有些译文因译者缺乏金融知识而让人不知所云,甚至充斥着大量知识性错误。
第三,缺乏整体学习观。
巴菲特本人是动态进化的投资者。他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不是孤立不变的,在不同年份里可能有一些细微的调整,甚至有些错误认知在后面做过自我纠正,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毕竟他是人,不是真正的神。而市面上的相关作品,大部分缺乏对巴菲特思想微妙变化的理解,缺乏将年度致股东信内容放在当年实际环境下,同时又能利用“穿越者”的优势去评判巴菲特当年思考的深度。
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我用了三百多篇长短不一的“摸摸帖”,阐述了我对1957年至1999年巴菲特致股东信的理解——暂时只进展到1999年,是因为在我看来,1999年之后,由于资金规模及信息披露等相关原因,巴菲特的投资模式越来越偏向于整体收购或溢价一次性买入足够的量,这种模式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学习的价值和必要性锐降,可以稍后一步再考虑。
“摸摸帖”从一开始寥寥数人参与,到后来每天过千人(小圈子一共约3000人)参与讨论。在这些碰撞中我们发现,普通投资者在投资过程里可能碰到的一切难题,都在对致股东信的讨论过程里出现过,而且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讨论中越来越清晰了。
在这约三千朋友的热情参与和大力鼓励下,我觉着凭借这三百多篇文章,以及每篇文章下大量新奇有趣的问答,还有小圈子里一群英文高手的协助,用这种方式讲清楚投资中的难题,或可一试。
于是,在翻石头的菜荚、姚队、王冠亚等几位英文高手的协助下,我们一起核查了“摸摸帖”所摘录内容的全部英文原文,并逐句做了精校翻译;然后利用老唐个人的“中翻中”特长及对巴菲特整体投资思想变化过程的理解,做了具有老唐特色的解读;同时收录了部分有代表性的讨论和问答。在成书之时,为方便朋友们回到当年的场景去理解巴菲特的思考过程,我又在每个年度的开始,新增了当年的政经大事及与巴菲特本人相关的当年重要事项及数据。
这个“摸摸帖”有个明显的特点,参与讨论的朋友越来越多,发言质量越来越高,加上巴菲特致股东信的内容,也是以20世纪70年代末为界,之前的相对粗糙简单,之后的越来越丰富细腻,所以虽然全书以年度划分,但每个年度所涉及的内容多寡比较随意。有的年份值得学习的内容少,有价值的问答少,相关内容就只有一两千字;而有些年份摘录的精华内容比较多,参与讨论的朋友多、高质量问答比较多,一年的内容就有数万字。一切以有效学习为目的,没有刻意保持年度内容长短的一致或接近。
总体上,这是一群巴菲特本人所不知道的学生,自主研究和学习巴菲特致股东信理念及实战的课堂记录,而且由于是数千水平参差不齐的朋友共同研讨,几乎是从各种匪夷所思的角度,将巴菲特投资体系“拷问”了一个彻底。相信读者朋友在阅读中也会发现,你有的疑问,别人也曾有过,而且都已经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答案。
希望这本书能够对巴菲特价值投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贡献微薄的力量。但受老唐个人能力及经历所限,无论是英文翻译还是对巴菲特投资思想及案例的解读,难免有错漏之处。如果您发现了,烦请直接发邮件到yesvalue@163.com指点和讨论,谢谢。
祝朋友们都能通过学习巴菲特投资理念,成为更好、更富、更快乐的自己。
好了,想必您已经等不及了,请开始享受阅读,享受沃伦·巴菲特所奉献的思想盛宴。阅读愉快!
唐 朝
2023年11月25日于苏州
目 录
1956年:合伙基金传奇起步 明确两条重要原则 001
1957年:专注低估套利策略 意气风发志向远大 006
1958年:隔离情绪寻找低估 烟蒂投资也需条件 011
1959年:股市暴涨心存忧虑 坚持保守投资思路 016
1960年:跌市解锁财富密码 目标超越比较基准 020
1961年:百万富翁梦想实现 保守投资不做预测 024
1962年:烟蒂投资尖峰时刻 适当放宽安全边际 034
1963年:社会环境趋于宽松 怒怼投资机构无用 038
1964年:冲动收购伯克希尔 低估类投资要控股 042
1965年:财富帝国即将建立 坦露资金规模障碍 049
1966年:收购科恩百货公司 别让报价影响判断 055
1967年:主动降低投资目标 烟蒂之内孕育优质 062
1968年:追求持续稳定获利 做投资要有钝感力 072
1969年:合伙基金落下帷幕 投票机称重器思辨 079
1970年:搭建伯克希尔舞台 客户优先待之以诚 087
1971年:转变身份摆脱束缚 直言保费收入无用 093
1972年:收购喜诗促成飞跃 结识政要步入上层 096
1973年:股市大跌欣喜扫货 价值支撑不惧浮亏 101
1974年:难掩亢奋点评市场 保险经营困难重重 106
1975年:持续吐槽保险弊病 首次提出永久持有 110
1976年:彻底摆脱烟蒂模式 首次披露选股标准 116
1977年:开启好人赚钱模式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121
1978年:无奈坚守纺织行业 公开反思烟蒂投资 129
1979年:伯克希尔挂牌上市 论股东与公司关系 138
1980年:反复强调保险困境 直言落难王子之殇 147
1981年:顶级投资品的特征 投资的核心是比较 155
1982年:股神预测屡被打脸 投资要寻求差异化 165
1983年:喜诗糖果重要一课 笑看股价癫狂波动 183
1984年:树立金钱平等理念 一美元原则看分红 198
1985年:股市利润两大来源 报纸与纺织大不同 216
1986年:贪婪恐惧相互交织 投资寻找强势企业 243
1987年:笑看专业机构癫狂 能力圈内做简单事 258
1988年:畅谈套利投资精要 提醒过热市场风险 292
1989年:罗列过往诸多错误 陪伴优秀企业成长 327
1990年:逆势投资富国银行 长期买家欢迎下跌 379
1991年:成功投资唯一方法 切忌能力圈内错过 426
1992年:成长与价值不可分 寻找优质是第一位 437
1993年:质疑贝塔系数荒谬 再谈内在价值评估 473
1994年:不做预测无视波动 关注价格而非时机 501
1995年:估值的理论和实操 追求只需聪明一次 532
1996年:寻找注定赢的公司 好公司也不要买贵 567
1997年:传授投资棒球打法 解决所罗门大难题 611
1998年:规模阻碍增长速度 努力不等于赚得多 663
1999年:巅峰时刻遭遇重击 理性思考坚守本心 701
附录一 伯克希尔历年股本及市值 744
附录二 公司名称中英文对照表 747
参考资料 751
致 谢 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