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第一章 政治建设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理论与民主政治建设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边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二、民主与抗战
三、实施民主政治纲领的制定
第二节 民主选举制度建设
一、民主选举传承与边区第一次普选运动
二、第二次普选运动
三、边区普选运动的创新与意义
第三节 “三三制”原则和边区政权组织结构
一、“三三制”原则的确立及原因
二、边区贯彻“三三制”与政权结构的初步调整
三、“三三制”下边区政权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四、边区“三三制”政权构建的意义
第四节 边区参议会和边区政府
一、边区代议制建设
二、边区政府
三、边区政权体制与民主政治
四、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权体制建设的价值
第五节 廉政建设
一、廉政建设认识的新高度
二、反腐倡廉的措施
三、边区廉政建设的意义
第六节 法制建设
一、立法
二、司法
三、制度创新
第七节 中国共产党“一元化”领导体制确立与贯彻
一、“一元化”领导体制构建的过程
二、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确立
三、边区对“一元化”领导体制的落实推进
第八节 对边区民主政治的推介与深化认识
一、对民主政治的推介
二、发展民主政治的进一步探索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
第二章 经济建设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与抗战时期边区的基本经济方针政策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
二、抗战时期边区的基本经济方针政策
第二节 土地政策
一、土地政策的调整
二、土地政策转型中边区的贯彻与创新
三、边区减租减息运动
四、抗战时期边区土地政策的意义
第三节 合作经济
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合作经济的探索思考与新认知
二、农业互助合作
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四、交通运输合作社
五、消费、信用合作社
第四节 公营工商业
一、思考与构建
二、公营工业
三、公营商业
四、价值与意义
第五节 经济调整之一——大生产运动
一、经济调整的背景
二、大生产发动与初步发展
三、基本政策
四、新的发展与新的目标
五、边区大生产运动的意义
第六节 经济调整之二——精兵简政运动
一、发生的必然性
二、启动
三、办法措施
四、成效与意义
第三章 文化建设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文化建设的总纲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提出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路径
四、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再推进
第二节 教育建设
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
二、边区教育事业的初步发展
三、边区教育事业的提高与继续发展
四、边区教育的再提高
第三节 医疗卫生建设
一、构建基本医疗体系
二、建设骨干医院
三、制度建设
四、培养造就医务人才
五、开展公共卫生工作
六、提倡中西医结合
七、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
第四节 文艺建设
一、聚集人才,构建队伍
二、制定方针,指明方向
第四章 社会建设
第一节 救助移难民
一、边区移难民的形成
二、移难民的接纳和管理
三、救助措施
四、互助互济
五、影响和意义
第二节 妇女解放运动
一、边区妇女运动的发展
二、婚姻变革
三、禁缠放足
四、动员组织参加劳动生产
五、文化教育
六、妇女参政
七、妇女先进人物的涌现
第三节 边区“三禁”
一、边区毒品的状况与由来
二、禁毒的立场与举措
三、砥砺奋进
四、边区禁毒的成效与意义
五、边区禁赌
六、边区禁娼
第四节 改造莠民
一、“二流子”渊源及危害
二、方针政策与措施
三、成效与意义
第五节 社会管控
一、党政“一元化”的管控体制
二、强化专职管控机构
三、健全制度机制
四、贯彻群众路线,实现群防群控
五、加强民主与法治
第五章 军事建设
第一节 军队建设
一、全面抗战新形势下党的新的军事路线
二、留守部队建设
三、地方部队建设
四、民众武装力量建设
五、民众动员
第二节 保卫和巩固边区的军事斗争
一、“保卫黄河”
二、肃清匪患
三、膺惩顽逆
第三节 情报、保卫工作建设
一、沿革与组建
二、斗争对象与方针政策和措施
三、博弈与硕果
结语
后记
参考书目
索引
展开